张小草
2018年10月16日15:1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不够”成了不少干部总结个人不足、剖析个人缺点的“标准化”的“万能”用语,被广泛应用于民主生活会发言稿、年底个人工作总结等各类材料中。由于提出来并不“费劲”、改不改也无所谓,这个缺点和不足每逢开会时候就会被拿出来“念一念”、展开“谈一谈”,可谓是十分“经典”。
屡被提及却又不肯下功夫弥补、次次反省却又不愿花力气整改,导致干部常年“学习不足”的原因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相对于其他可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学习显得格外“软”。干部究竟学了没有、学到多少、效果如何,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即使上级检查最多只能看看学习笔记、学习照片等。而这些佐证台账大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假空间较大。另一方面,相比违法乱纪等情节严重的问题,“学习不足”显得“无关痛痒”“问题不大”。加之它早已成为大多数同志的通病,所谓“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即便确实存在,上级部门大都也不会“斤斤计较”、深入追究,更难以问责追责。
在如此“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总有一些干部能为“学习不够”找到千万个“堂而皇之”的借口:业务工作太忙,学习政治理论只能“走走过场”;下乡任务太重,学习传统文化只能“有空再说”;时间实在有限,参与学习培训只能“露脸就走”......
当下,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干部在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也越来越多。长期不读书、不学习,不仅容易使人的知识储备得不到更新,无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习能力、防范意识和自我警觉也会慢慢退化,变得难以把准方向、管住自己。而且,“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再地放松学习、不注重自我修养而最终导致落马的领导干部不在少数。因此,党员干部不仅要能清楚地认识到“学习不够”的不足,更应拿出实际行动,正视和改进这个不足。
“君子学以致道”,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近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经播出就引发了强烈反响。无论是参加座谈还是大会讲话,无论是国外演讲还是国内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总能娴熟地引经据典,并在高屋建瓴、因时应势、紧扣主题的前提下,亲切自然、深入浅出,用最浅显的语言阐明最深刻的道理。这背后,离不开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珍视,更离不开他孜孜不倦地学习与积累。早在梁家河插队时,就留下了很多关于他在炕头的煤油灯下学习的佳话。他还曾这样勉励各级领导干部,“要力戒浮躁,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任何时候才不枯、智不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作,勤奋学习、丰富才识是锤炼坚强党性、提升人格魅力的前提和基础。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中各种难以预见的困难、风险和挑战,面对日常工作中业务工作、下乡调研、开会座谈等各种永远“忙不完”的事务,党员干部不仅不能视学习为“可有可无”,反倒要沉下心来,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当作履行职责的第一需要。要发扬挤劲、钻劲、韧劲,锲而不舍地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优秀共产党员们的先进事迹、学习马克思主义等政治理论知识,从中汲取其中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智慧与道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