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新时代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

金兼斌

2018年10月15日14:4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在新时代和新阶段,民众的关切已经日益从温饱等基本需求的满足,转变到追求更高生活质量和更好生活环境的阶段,人们对社会生活中与科学、健康、环境和风险相关的问题日益关心。这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科学执政成为新时期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之意。

一、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执政的必要保证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在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同时进入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所谓的“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一个特征,是关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安全的诸多社会问题乃至争议性事件背后,常常都有科学性元素扮演关键性角色。以几年前全国多个地区围绕PX项目选址所爆发的“邻避效应”性质的群体性事件为例,有关民众的关注和诉求中,无论是化工类企业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风险—收益评估,还是对诸如PX这样的化工产品的低毒还是高毒的认定,背后无不涉及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估的科学性问题。在处理此类经济社会问题时,有关主管部门领导需要对相关项目和产品的性质和性状有正确的了解和把握。换言之,只有对这些“底层科学事实”做到心中有数,领导干部在协调各方意见和诉求并进行决策时,才不会引喻失义举措失当。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成为其科学决策、科学治理的必要保证。

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如何监管具有高度收益但同时也包含不确定性风险的技术及其产品,是现代国家治理中各级政府官员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考验政府官员的执政能力、社会责任以及智慧和勇气。由于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包括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和关键技术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这些技术的社会应用及商业化对社会和产业、民众健康、环境等带来的影响的复杂性,使得政府官员在面对此类问题进行考量和决策时,自身必须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才能和各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对话并作出综合权衡下的最优决策,避免出现技术无知和监管无方。在现代社会治理中,虽然未必每一层级的政府官员都需要成为专家型官员,但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确定者和社会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其科学素养的确已经成为事关其领导力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年)》明确提出,“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在普通公民的科学素养基础上,应具有与其领导职能相关的更高层次内容,其侧重点应该是面对复杂问题时进行整体把握、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二、领导干部科学素养的核心内涵

科学素养有很多表述,通常用以描述公众对科学所应了解的程度。除了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素养概念还包括对科学的本质、目标和一般局限的认识,以及对科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认同,对科学与社会相互建构特别是科学的社会影响的认识。在很多语境下,科学素养也指公众理解科学的程度。

在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中,以“科学素质”来代替“科学素养”这一表述:“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有学者把上述科学素质形象地概括为“四科一能力”。这为我们辨析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概念提供了基本框架。总的来看,领导干部科学素养的核心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备与其工作内容相关的基本科学技术知识。不同的领导岗位职责,领导干部需要掌握、了解的科学知识的范围和侧重以及深度也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除了一般科学知识,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尤其需要了解和掌握环境、资源、人口以及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和最新概念、术语和观点。纵览近年来网络上涉及社会治理和管理的各类群体性事件或舆论热点,不少议题都会涉及上述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概念,典型的如围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和发展核能、兴建PX化工厂等方面的讨论。随着新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兴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和服务深度嵌入民众的日常生活,领导干部的知识储备必须与时俱进保持动态更新和及时补充。

二是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如果说科学知识的了解只是知其然,那么,对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的掌握和了解将有助于领导干部面对复杂现象和问题时知其所以然。知识是干粮,掌握科学原理和方法则是猎枪,让领导干部面对新现象、新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思考和理解的角度。值得强调的是,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很大程度上关乎人们对风险和不确定的理解。现代社会本质上也是风险社会。很多技术和产品,“零风险”和要求“绝对安全”是不现实也是不合理的。围绕转基因和核能安全等方面的争论,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争辩双方对科学研究结论的不确定性或项目风险的理解和期待差异造成的。领导干部面对这类问题和争论,要想有正确的判断力,必须增强自己的科学方法修养。

三是崇尚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内核和源泉。近百年前,梁启超曾对“科学精神”有如下阐述:“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叫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和文化乃至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部分,科学精神表达的是一种坚持科学思想、遵循科学方法求真务实的处世处事态度,表现为求实创新精神、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等。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科学精神首先表现为其看待世界和社会现象,对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其创新、求是能力的基础支撑。科学精神也反映领导干部看待科学与社会关系问题,特别是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的理解。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领导干部需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依赖创新和科学方法来寻找对策,并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看待科技的社会影响,而不能迷信权威和权力,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真理之上,甚至不敬苍生敬鬼神。

四是科学决策的能力。这主要反映了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在科学发展理念下,进行科学决策履行领导、管理职能的能力和水平。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科学决策的能力与其科学知识结构和水平、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领会以及是否具有科学精神密切相关;但另一方面,也与其是否能够利用好各种辅助决策资源开展有关领导工作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科学数据的理解和利用能力,常常决定了一个领导干部在进行决策时的视野和格局;而是否能够设计、建立一套确保其决策科学性、合理性的工作机制,既广开言路,又民主集中,一旦出现问题有纠错或纠偏机制,都关乎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

综上,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包括各有侧重但又不乏某种内在联系的四个方面:与其领导职能的履行相关联的一般科学知识和相关专业领域知识;理解科学原理,掌握科学方法,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崇尚科学精神,求真务实;最终集中体现在其科学决策能力上。

三、提升领导干部科学素养的途径

从有关调查看,我国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结构还有待优化,不少干部对事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前沿知识、理念还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理解。领导干部科学素养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通过干部培训和轮训,及时普及和提高与各级领导干部实际工作有关联性的科技发展前沿知识和理念。特别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干部培训中,应该有专门的科技发展前沿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普及系列讲座。为了更有针对性,此类培训最好能够按干部的行业属性进行分类组织,这样有关科技前沿知识和理念的介绍可以更有针对性和深度。

二是大力弘扬我们党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开展组织监督下的自我学习。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要认清科学发展大势、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统领科学发展全局、创造科学发展业绩,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读书学习。在当今移动互联无所不在的社会化媒体时代,各种优质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各级干部管理部门和组织部,应大力倡导主动学习、终生学习,并通过适当的组织、监督乃至考核,帮助干部持续、系统地学习一些与其管理工作内容相关的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切忌浮光掠影、快餐式的形式主义学习。

三是积极鼓励干部之间相互学习。如今通过各种微信群等社交网络手段,领导干部的日常生活也镶嵌在各种各样的圈层活动中。我们应该鼓励领导干部时刻保持一种开放学习的心态,主动关注并积极汲取其网络社交活动中所接触到的各种与其管理领导职能相关联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之间,倡导学习前沿科技方面的知识、资料和经验分享。应该特别鼓励干部参与网上各种研究性、专题性交流探讨,并通过实际参与各种具有科学元素的民众关心的问题的讨论,锤炼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注意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这种适应新时代、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的专业领导能力的培养和获取,离不开领导干部科学素养的建设和涵养。

(作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10期)

(责编:任一林、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