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
2018年10月12日14: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些地方不管轻重缓急,动辄通报到单位主要领导;有的为把责任压实,频繁通报情况,从月通报到周通报,甚至一天一通报;有的创新“一封信”等花样繁多的通报形式,变相把工作责任分解到下一级……(10月9日《人民日报》)
工作通报是上级机关传达工作精神、强化责任落实的重要工作方法,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然而,一些地方却把工作通报当成了“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其中有的是贪多求全,无论大事小情,不管是不是重点、有没有聚焦中心,一律以通报的形式一发了之;有的是层层加码,或者把上级机关下发的工作通报进行分解后再分别下发,或者变着花样并“添油加醋”地下发名目繁多的通报,使得工作通报如同滚雪球,越滚越大,凡此种种,都会让基层不胜其烦。
不可否认,为了传达情况、沟通信息,以通报的形式及时让下级机关或单位知晓各级的重要精神或情况;为了指导工作、推进落实,以通报的形式及时明确工作要求、严肃工作纪律,为后续抓好工作落实提供遵循和参考......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倘若不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通通贴上“通报”的标签下发给基层单位,就会让工作通报失去应有的严肃性、权威性和针对性,从而冲淡工作主题、分散工作重点,出现事事都要落到实处,但事事都难以落到“点”上的现象。
应该是,工作通报在于精而有效,不在滥而无章,需要深度聚焦日常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年度工作主线,做到能少发则少发、能不发则不发,做到仔细思量、慎之又慎。我们只有惜墨如金地拟制通报内容,最大限度地消减通报下发的频度和数量,让工作通报实起来、瘦起来,则工作通报就能够主线分明、有的放矢。如果重形式轻内容,一味拉高数量,把工作通报当成“筐”,凡事都装筐“打包”分发给基层,则工作通报只会是虚有其表的空架子,很难产生应有的功效,只会助长形式主义。
往深里说,一些地方把工作通报当作“筐”,根本原因还在于工作作风不实、责任担当缺失。有的机关党员干部抓工作浮于面上,热衷于以文件落实文件,满足于工作布置了、文件发了,企图以工作通报的形式来代替深入基层抓落实,把实实在在的工作玩虚了;有的抓工作缺乏担当,不愿不敢承担工作责任,企图以事事发通报的形式给工作留痕,以此把责任风险分解到下级单位,从而转嫁工作责任,把履责变成了推责,如此这般“空、虚、飘”的机关作风,怎能以上率下抓好落实。
莫把工作通报当作“筐”。我们各级机关党员干部还须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升工作实效。要从转变文风抓起,既要在缩减工作通报的内容上下功夫,确保内容浓缩、言简意赅、直奔主题,也要在消减工作通报的数量上动心思,对于能取消的通报名目就要一律取消,能合并一起发的通报就要合并发。同时,比下发工作通报更重要的是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听一听基层干部群众怎么说,看一看日常工作有没有真正落实到末端,感受一下工作的成效如何,切实让工作通报更接地气,推动工作落实更上一层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