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莫让改革“土政策”跑偏

赵霞

2018年10月12日14:1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土政策”,从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一个科学的概念,通常是指中央和国家以下的机关,从本地本部门的特殊情况出发而自行制定的文件规定、方案、措施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及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和国家以及各级领导机关制定、执行和理解政策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分析和把握“土政策”的理论依据。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整个改革是一项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进入全面深化的改革阶段,面对的改革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要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这就意味着中央的改革政策在地方落细落实,离不开基层结合实际制定的实施细则、出台的配套举措,也就是要注重发挥改革“土政策”的作用。

据相关调查显示,近几年不少地方鼓励基层在政策设计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很多基层“土政策”成为改革创新的“好经验”,在多地推广,体现出“以点促线,以线带面”的生命力。然而,有个别地方在出台政策时把握不好界限、分寸,出现了“土政策”严重跑偏的问题,甚至成了违法违纪的“歪政策”“坏政策”。因此,当前有必要关注基层“土政策”制定问题,确保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米”,让改革蓝图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制定“土政策”,要做到“接天线”。中央制定的改革方案属顶层设计,主要是明确改革的大方向、大目标和政策界限,引领、规划和指导具体的改革实践,解决的是改革的共性、普遍性问题。各地在制定“土政策”过程时,必须在顶层设计的引领、规划和指导下,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因时制宜,因事因势施策,决不能偏离上级的政策要求。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土政策”跑偏的问题,不仅反映出少数基层干部缺乏法治意识、漠视民生诉求,更是一种权力滥用。长期以往,就会寒了群众的心,拉低了党和政府形象,因此,必须为“土政策”制定者划出红线,防止其搞变通、打折扣。制定“土政策”是“大胆”,不是“胆大”,决不能动摇和模糊改革的大方向、大目标,也不能因为遭遇阻力和干扰而无原则地妥协、突破既定的政策界限。

制定“土政策”,要做到“接地气”。有种现象由来已久,即“上下一般粗”。一些地方对上级的政策条文,不进行深入“加工”,直接“套用”,看似是“全面贯彻”,但实际上却因没有吃透“下情”,缺乏差别化探索,而致使“落实”变“落空”。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不可能直接为解决各地改革中的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因此,地方要在全面理解掌握改革方案的基础上,从当地实际出发,聚焦具体问题,分析问题的症结和改革的难处,进一步明晰改革的路径和节奏,细化措施和办法。“土政策”只有“接地气”,符合地方实际,体现地方特色,才能防止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真正解决地方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想要“土政策”切实惠及百姓,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坚持依法依规,吃透中央改革政策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紧密结合地方实际,避免拍脑袋决策。另外,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确保地方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让国家的各项改革政策落地不变味、不走样。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