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帮助国内外读者学习研究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
本书内容,摘自习近平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八年六月期间的讲话、报告、演讲、指示、批示等六十多篇重要文献,分八个专题,共计二百四十二段论述。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7页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7-18页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4页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但并不是说党和国家要大包大揽。要鼓励个人努力工作、勤劳致富,要创造和维护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通过努力都有成功机会。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讲话》(2013年7月25日)
——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2013年11月3日-5日),《人民日报》2013年11月6日
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2月9日)
俗话说得好,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要加强老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授之以渔,使他们都能掌握一项就业本领。
——《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2月13日)
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5年3月8日),《人民日报》2015年3月9日
——《给“国培计划(二〇一四)”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2015年9月9日),《人民日报》2015年9月10日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7-38页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9页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0页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0页
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丰富贫困地区文化活动,加强贫困地区社会建设,提升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振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神风貌。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0页
我讲过,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合作拓展,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要继续发挥互派干部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把东部地区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西部地区,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西部地区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把教育作为管长远的事业抓好。东部地区要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通过联合办学、设立分校、扩大招生、培训教师等多种方式给予西部地区更多帮助。还要注意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东部地区可以通过援建医院、培训医生、远程诊疗、健康快车等帮助西部地区。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
一些地方虽然瞄准了贫困户,但还是老办法老路子,就是简单的给钱给物,在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激活内生动力上做得不够,发展方式也没有真正转变。有的地方个别帮扶干部提出,我每年给贫困户几千元钱,按标准他就算脱贫行不行。也有一些贫困户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不在找脱贫门路上动脑筋,却在婚丧嫁娶方面讲排场搞攀比,办一次红白事,花销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要“随份子”,也要还人情,倒腾几回,钱全花在了场面上。不少家庭不堪重负,有的被迫举家逃离,几年不回村。要教育引导群众抵制陈规陋习,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首先靠的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对贫困地区来说,外力帮扶非常重要,但如果自身不努力、不作为,即使外力帮扶再大,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只有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才能形成合力。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激发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就能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
——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2016年9月9日),《人民日报》2016年9月10日
要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
——二〇一七年春节前夕赴河北张家口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17年1月24日),《人民日报》2017年1月25日
群众参与是基础,脱贫攻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和支持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2月21日)
要防止忽视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干部和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认为“扶贫是干部的事,反正干部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要撤职”。出现这种现象,既有群众的原因,也有干部的原因。一些地方工作还是老办法老路子,简单给钱给物,对群众的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感情沟通不到位,在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激活内生动力上做得不够。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2月21日)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7年6月23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6-17页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18日)
要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28日)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
相关专题 |
· 理论书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