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研习“悬鱼太守”的内在自觉

林伟

2018年09月30日13:5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成语典故中,有“前庭悬鱼”“羊续悬鱼”“挂府丞鱼”之说。此典故出自《后汉书·羊续传》,说的是汉时官吏羊续为河南南阳太守时,有府丞送鱼给他,他把鱼挂起来,府丞再送鱼时,他就把所挂的鱼拿出来教育他,从而杜绝了馈赠。悬鱼拒礼传开后,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悬鱼太守”。“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下,闲阅床头几卷书。”明朝名臣于谦曾赋此诗,感佩“悬鱼太守”的清廉之举。

悬鱼拒礼,不仅成为古代官员廉洁的榜样,更是后人传颂和效仿的样板。事实上,羊续生活的时代,比后来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也好不到哪里去,政治腐败,地方官吏敲诈勒索、行贿、受贿,无所不做,老百姓吃够了苦头。在这样的“大染坊”中,羊续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以不贪占、不苟取、不收受非分之钱财为美德,则源自于其内在的自觉和修养,这种自觉和修养就体现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上。

一个人有了这样的自觉、有了这样的修养,就会身有正气、保持锐气、心怀静气,在小事小节上谨言慎行;就会把清廉视作为官的操守、修养和人格,守身如玉,一介不苟;就能正气不息,邪气不侵,淤泥不染,心正、身正、言正、行正,治欲戒贪,防微杜渐,恪守正道就能自然而然,无需刻意追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就有了内在保障。如果形不成这种自觉的修养,就难以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更不能保证时时处处都能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古廉今鉴。虽然羊续的悬鱼拒礼,有着浓厚的封建意识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但仍具有“见贤思齐”的现实意义。时至今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还是一个不变的事实,大千世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而这些诱惑并不是像商品一样,贴上标签明码标价地摆地那里,而是温柔地依偎在小事、小节上,披着“人之常情,礼尚往来”的虚假面纱。一只土鸡、土鸭,一包土特产,一条烟、一瓶酒、一盒茶、一餐饭、一桶油,都可能打开腐败的缺口,把人性中潜在的丑陋欲望激发出来。小节不保,大节必失,是一些党员干部走向腐败的普遍规律。

如同保持江河水质,首先要保持源头清洁一样,党员干部要远离诱惑、拒绝诱惑,走好自己的从政路、人生路,就要研习“悬鱼太守”的内在自觉,在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在一点一滴上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别让心灵中的魔鬼露头,时刻警惕贪念的产生,始终在纪律和法律的“红线”内行走,不“松线”、不“放线”、不“破线”、不“碰线”、不“踩线”,保持住“源头的清洁”,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自己廉洁从政的“一锅汤”。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悬鱼太守”的内在自觉也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党员干部要静心潜学、久久为功,注重在小事小节上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慎独、慎微、慎始,严把“洁身自好”关。面对大千世界的诱惑和挑战,要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不为人情关系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扰,不为个人得失所困,不在虚假的“人之常情,礼尚往来”面前迷失自己,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中积下尺寸之功。只有这样,才能思想不出错,道路不走偏,行为不失范,把“悬鱼太守”的内在自觉真正学到家、用到位,锻造金刚不坏之身。

(责编:任一林、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