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涛
2018年09月27日15: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北宋有一个名叫赵概的官员,在自己案头摆放了一个瓶子和黑白两种豆子。“起一善念,投一白豆于瓶;起一恶念,投一黑豆于瓶”,以此来检验自己一天的进步与过失。刚开始黑豆较多,但他时时自省、改过自新,结果瓶中的白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最终赵概以德高而闻名于世。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是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升华自己的人格和思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投豆自省”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正视自我的勇气。有了过错,能够及时发现并时刻警醒,不断改正,过错就会越来越少。相反,日积月累问题就会越来越多,造成的损害也就不可估量。
“过者,圣贤所不能无也。自以为无过,而过乃大矣;自以为有过,而过自寡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白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的博弈过程,实际上既是赵概“静坐常思自己过”的一种自省,又是他坚持“时时勤拂拭”的一种自觉,更是其“心中有戒不妄为”的一种自律。
诚心正意、三省吾身。现实中,人们大都习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用“手电筒”照自己,用“手术刀”剜自身,从来都并非易事。少数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出现了问题,犯下了错误,不是注重自省,善于自纠,而是避重就轻、百般遮掩,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有甚者“背着牛头不认赃”,千方百计隐匿各种证据,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纵观历史,但凡贤明之人,大都是反躬自省,从善如流的典范。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国俘虏,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认真反思自己政治决策上出现的弊端,反省自己治国之法的正误,终于重振河山;秦朝末年,刘邦虚心接受批评和意见,改正错误,最终以弱胜强,夺取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先后接受了魏征200多次批评和规劝,他那“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风范不仅为他赢得了天下,还开创了盛世之典;清代理学家曾国藩,倡洋务顺应世界潮流,通过不断自我纠错,自我提高,最终扶大厦于将倾,力挽狂澜于既倒,建立了不世功勋,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佳话。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钱钟书说得好,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是脱贫攻坚的“主攻手”,是深化改革的“先行者”,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排头兵”,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极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尤其在对待自身问题和错误上更应先知先觉、防微杜渐,做到“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决”。
“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能否拿出正视自我的勇气、下定刀口向内的决心,勇于揭短亮丑,敢于认错纠错,既体现着人品胸怀,更考验着党性修养。“物洗则洁,心洗则清”。对标于此,唯有坚持慎独、慎初、慎微,时刻自重、自省、自励,才能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之患,树起“投豆自省”、立行立改之范。
相关专题 |
· 网评精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