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新视角

——评四川大学教授邢海晶著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间性转向研究》

阎钢

2018年09月26日14:35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学术界从不同学科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进行的审视与对策探索,大多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总进程中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视野的研究。但已有研究成果基本都是预设了主体性认识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范式。主客体二分法极大的限制了对此论题的研究视野。邢海晶的专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间性转向研究》却另辟蹊径,从哲学主体间性认识论转向高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发展阶段的划分,并探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阶段性认识论相匹配的方法论。

纵观本书写作脉络,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和实践理论,证明哲学主体间性认识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适用性,进而论证与主体间性认识论相对应的双向互动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中的可行性,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实际,透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需要耦合的认识论,并探索与之相匹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论,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间性转向的必然性,并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模式的目标。

本书作者没有局限于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个别现象的描述、具体问题的探讨亦或单一视角的诠释,而是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内核出发,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探索与之匹配的认识论基础、方法论选择与具体实现方式,这种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理论到实践的探索路径或可给予本论题的未来深入研究以有益启发。

本书是邢海晶的教育部人文社会青年项目结题成果,同时还入选了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邢海晶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信仰传播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并且围绕这一论题发表了一系列核心期刊论文成果。本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重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内涵以及实现方式,是推动学术界从新时代视角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抛砖引玉之作。(作者系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编:万鹏、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