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谨防扶贫工作蜕变为“指标扶贫” 

武西奇

2018年09月21日15:1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花钱有任务,项目有指标,不求效果佳,但求不扣分。”这是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日前在基层采访时,听到的一些基层扶贫干部打趣的说法。略显夸张的言语背后,透露出扶贫干部对“指标扶贫”的无奈。(9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

当下开展的扶贫工作,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随着时间节点的日益临近,为了上交一份满意的扶贫答卷,各级各地都在全力以赴冲刺,想方设法攻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却出现了跑偏倾向,特别是在扶贫投入方面,随意下任务、胡乱定指标,导致扶贫资金被滥用甚至冒用,尤须引起重视。

揆诸现实,并不缺乏这样的例子。比如,有的贫困村就接到过上级紧急下达的任务,要求在30天内把村账上的产业扶贫资金花掉。为完成任务,村里只好突击花钱,花费140余万元盖了140亩蔬菜大棚。一年过去了,建设的蔬菜大棚几乎沦为了摆设,对贫困户承诺的分红也成了一张空头支票。

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是摘掉头上穷帽子的有效手段,是帮助群众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问题在于,发展培育一种产业,必须综合考虑市场、技术、环境等因素反复权衡,经过科学规划和充分论证后慎重选择,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给基层预留足够的时间,却要求限时花掉产业扶贫资金,往往使帮扶干部“病急乱投医”。不求钱用得有效果,只求钱按时花出去,指标完成的再漂亮,贫困群众也未必能得实惠。

扶贫工作贵在精准,成败也在精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资金使用精准。当然,地方领导不是不知道这个要求,之所以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制定指标,究其原因,还是懒政思维和官僚主义在作祟。正因为如此,才不管基层千差万别情况,不顾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一手拍着脑袋乱决策,一手拿着板子瞎指挥。

为落实责任,用指标量化考核扶贫工作不是不可以,但过度追求扶贫指标,甚至脱离实际搞一刀切指标,容易造成任务指标化、工作运动式,显然背离了精准扶贫的要求。有鉴于此,上级部门应尽快改变扶贫考核的指标导向,防止扶贫工作演变为“指标扶贫”。多到一线看实效少在表上看指标,扶贫资金才不会白白打了水漂,国家好政策才能真正惠及贫困群众。

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党和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扶贫工作干得好不好,不是看指标完成的怎么样,最终要由群众来评判。不看成效只看指标,即便形势貌似一片大好,也很难经得起时间检验。如果投入大量财力精力白忙活一场,群众会不会满意、高兴和答应,恐怕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责编:张恬恬、谢磊)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 武西奇文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