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中共北京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18年09月03日13:36    来源:《求是》

原标题: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判断。推动新时代首都新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北京的建设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三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明确了“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全面部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切实为北京减重、减负,为提升首都功能、提升发展水平腾出空间;要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做“菜心”,不做“白菜帮子”,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要下大力气治理“大城市病”,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要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这些都为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正确把握“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推动北京城市发展深刻转型,开启了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新航程。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功能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坚持减量发展到推动创新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注重精治共治法治,从城市管理转向城市治理,人居环境得到提升;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区域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这些都为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也要看到,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北京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尖锐,疏解整治促提升任务艰巨繁重,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还需要持续提升;首都科技、人才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还有很大空间;对照北京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和安全性的需求新特点,北京还存在着城乡不平衡、南北不均衡的问题,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方面还有明显短板。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体现到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领域,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二、抓住重点和关键,努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进入新时代,推动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把握好四个关键词:一是首都发展。我们与其他省区市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北京是首都,因此,北京各项工作必须围绕“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来开展,紧扣“四个服务”的首都职责抓落实,才能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二是减量发展。要按照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实施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双控”,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线”,实施城乡建设用地供减挂钩,切实为城市减重、减负。三是创新发展。在减量的背景下,创新发展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要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阵地,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四是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工作中,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必须从京津冀战略空间来考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是核心任务、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要坚持疏控并举,严格控增量、有序疏存量,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不断向纵深发展。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高水平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坚持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主动支持什么,做到有求必应、积极配合、毫不含糊。积极推进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高地。突出互联互通,围绕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机场等重要节点,积极推进交通一体化。完善合作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与河北省的合作,共同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积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北京而言,就是要建设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靠创新驱动。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用好科创基金政策和“10+3”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政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和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突出服务业优势,加快培育金融、科技、信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注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制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明确未来五年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积极探索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建设用地减量规划引导机制、倒逼和激励机制、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机制,通过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先行先试力度,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方面推进政策创新。主动服务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抓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探索新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

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抓好重点领域减排,确保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继续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示范。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将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推动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着力构建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必然体现在城市品质的提升上。要坚持精治共治法治,着力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这套组合拳,着力提升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为重点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设计导则等规划引领,用好“街巷长”“小巷管家”力量,解决街巷痼疾顽症。广泛动员群众,发挥各类志愿者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更加注重运用法规、制度、标准管理城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持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加强街道、乡镇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建设。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七有”要求,抓好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住房等各项民生实事。重点补齐“一老一少”突出短板。“一老”方面,加强养老驿站、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一少”方面,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住有所居方面,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加强需求端管控,加大住宅供地力度,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病有所医方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交通拥堵治理方面,重点强化堵点治理,加强停车管理,前瞻性谋划市郊铁路建设,改善绿色出行环境。

三、勇于担当作为,为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大考。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攻坚克难,完善体制机制,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结合北京实际,研究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研究制定反映投入产出的高质量发展监测体系,重点跟踪监测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强化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导向。发挥考核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把高质量发展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区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让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市自觉行动。

强化人才支撑。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落实好20条服务国际人才新政策,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凝聚世界一流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发团队。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改进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充分激发人才的创造性。

提高工作本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对我们能力和本领的全方位考验。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不断提高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保持战略定力,妥善应对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的发展变化,切实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紧跟新时代步伐,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加强对北京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前提。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新要求,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实干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心思集中在想事上,把本领体现在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成事上,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落地,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求是》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