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国
2018年08月27日14:4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史载,北宋米芾主政江苏安东知县两年,多有惠政。期满离任时,再三叮嘱家人:“凡公之物,不论贵贱,一律留下,不得带走。”他发现自己常用的一支毛笔上沾有公家的墨汁,便让家人把砚台、毛笔洗干净后,方离开县衙。后人把他洗墨的水池取名为“米公洗墨池”并立碑记之。
洗干净毛笔上的墨汁,看似小题大做,实是干净的为官智慧。因为“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须知“祸患积于忽微,长堤溃于蚁穴。”反观个别党员干部,心存小节无害的侥幸念头,不屑慎微,不能慎独,慢慢放松警惕,导致欲望的口子打开,便再也难以控制,一泻千里。殊不知,侥幸是不幸的开始,不幸是侥幸的积累。
公与私,是自有私产以来人们都要面对的问题和考验。对于公私分明的人,哪怕是读一封家书,也要灭掉公家的蜡烛;而对于以公谋私的人来说,私的就是私的,公的也是私的。今天,如何对待公与私,也绝不是一桩小事,而是衡量人品官德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共产党人而言,更是检视党性强弱、觉悟高低的一面镜子。
“公私一念间,荣辱两世界。”几乎所有的贪腐行为,都是从混淆公私界限开始的:或拿公权办私事,或拿公款饱私囊,损公肥私,直至价值观扭曲,贪婪无度,发展到“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地步,“跌倒”是早晚的事。宋朱熹诗言:“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一些党员干部权力观错位,理想信念产生动摇,思想发生病变,公私的天平倾斜,“私”字占了上风,利己成了标尺,沉溺于追名逐利,醉心于沽名钓誉,扭曲了公权姓“公”的本质属性,被私心私利裹挟驱使,这样的人生即使一时得其荣耀,终究摆脱不了心为形役、人为物役的命运。
正确的公私观是衡量优秀党员干部的标尺。陈云曾经写下“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条幅以自警;杨善洲“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收任何人的礼”,一辈子追求“共产党员”这个“名”、“实现人民利益”这个“利”;山西省一位6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村支书申纪兰说:“有私心就不是个好干部,有私心就不要当干部。”这些“带着一颗心来,不拿半根草去”的优秀人民公仆,毫无私心杂念,用一颗颗公心擦亮了党徽,书写了虽穷犹富的“大有”人生。
当今的党员干部面临的诱惑更多,尤应时刻回想“米公洗墨”这样的故事,厘清公私界限、摆正公私位置,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利所惑,涵养为民公心,加强精神自律,自觉修剪欲望,从意识里根除贪念,练就百毒不侵的硬功夫,走稳走实为官从政之路。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