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同三 郭美晨
2018年07月22日09: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建设质量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用于度量除了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这三种基本生产要素之外的其他所有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不断探寻基本投入要素之外的能够促进生产数量扩大和质量提高的要素,诸如管理、技术、制度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品牌建设对于促进生产发展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在市场竞争中,质量和品牌是有机统一体,品牌是质量的象征,质量提升最终要体现在品牌的美誉度上;成功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都能使相关生产者获得溢价收益。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生产规模快速扩大,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无论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看,还是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来看,都需要更加重视品牌建设。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作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2018年,习近平同志在四川天府新区考察时再次强调推动这三个转变,同时强调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些重要论断既阐明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也为我国品牌升级和品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自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目的是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品牌建设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驱动力量。
加强品牌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客观要求,是增进全球消费者福利的共赢选择。当前,我国品牌发展的环境日益优化,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品牌竞争力还比较弱,品牌建设水平仍然大大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例如,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7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我国上榜品牌只有37个。这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应该看到,品牌建设不仅关系到社会生产的规模和数量,更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仅关系到微观企业层次,更关系到宏观经济总体水平。因此,不能仅仅将品牌建设看作是企业的事,而应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夯实中国品牌的生产力基础。增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信誉与自主创新能力,是打造良好中国品牌形象、提升中国品牌竞争力的基础与关键。应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加强产品研发与质量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持续增强高质量产品与服务供给能力,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从而打造一批能够在全球市场支撑品牌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及能够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优质品牌,以质量和创新赢得消费者与公众的认可与信任。
注入文化内涵,促进全球范围的文化交流与认同。一方面,要为中国品牌注入文化内涵,挖掘、提炼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价值观,让中华优秀文化随着中国品牌的成长壮大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另一方面,要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以中国品牌促进跨文化沟通,赢得更广泛的全球市场。
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政策先行。应进一步完善品牌发展的整体战略框架,对中国品牌的定位、培育、发展路径、传播与保护等加强系统研究,加快形成系统有效的战略思路与政策支持体系,为中国品牌发展提供引导、支持与保障。加大对自主品牌与民族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评价机构,增强中国品牌在国际评价中的话语权。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传播力,讲好“中国品牌故事”,通过融通中外的传播与表述方式,合理、科学、真实地发出中国品牌声音、展示中国品牌形象,增强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22日 07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