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人民观点:积蓄经济长江新动能

——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②

本报评论部

2018年07月18日07: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推动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汇流,新时代的长江经济带正努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新引擎

打开中国地图,海岸线如弓,长江恰似箭。溯江而上,经济重镇星罗棋布,沿岸集聚了全国四成以上的人口,四成以上的产值,四成左右的进出口总额。滔滔江水日夜奔流,释放着中国发展的巨大能量。

财富顺流而下,问题和挑战也在积聚。2011年,三峡过闸运量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尽显“黄金水道”活力,但江上满载危化品的船舶四处游弋,江岸黑臭水体暗流涌动,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张力成了发展的隐忧。长江经济带能否开辟发展新航道?如何为中国发展积蓄新势能?两年多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共抓大保护,意味着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逐步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不搞大开发,意味着改变旧有发展模式,将生态理念完整内嵌到高质量发展的经济逻辑中。

新时代,九曲蜿蜒的长江迎来了最重要的一个“转弯”。越来越多的沿江省市开始瞄准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打击非法码头、非法采砂、非法捕捞,一些老营生不得不停了,但岸线越来越美;下大力气解决“化工围江”问题,一些污染企业失去了生存空间,但长江绿色GDP日渐增长;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依托创新能力提升,一个个新产业集群正在孕育……黄金水道不断释放绿色效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潮流壮阔澎湃。

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需要进一步解开思想认识上的结。不搞大开发,并非不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正如很多新业态带来的惊喜,绿色发展道路上布满新的增长点,生态优先中蕴含着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不等于坐享金山银山,为让这个等式始终成立,需要各地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上不懈探索。

让绿色发展之水真正奔腾起来,关键是要解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结。问题在水中,根源在岸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新旧动能转换,就不可能有清水绿岸。长江两岸历史包袱沉重,积累的传统落后产能体量很大,但越是任务艰巨,越要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越是有路径依赖心理,越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年,不少沿江省份在绿色发展方面下苦功夫,一手去旧动能,一手发展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国际化,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赢得了更多空间。

而要促进整个长江经济带“水涨船高”,更需推动上中下游的发展效益、发展理念的紧密联结。长江经济带上,既有上海这样正奔向“卓越全球城市”的发达地区,也有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的三峡库区、中部蓄滞洪区和7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一旦上中下游城市群缺乏协同,问题就可能纠缠交织,淤堵在发展的河道之中;如果区域合作虚多实少,那么“共饮一江水”便更多地停留在地理与文化意义上,而非治理与发展意义上。不谋“流域”不足以谋“一域”,只有互联互通、互相协作,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错位发展,才能解决整个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意味着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汇流,新时代的长江经济带正努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新引擎。守护这一江清水,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积蓄不竭动能。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18日 05 版)

(责编:任一林、万鹏)
相关专题
· 重要评论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