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关于第三世界发展学的读书笔记

卫庶

2018年07月05日19:2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2018年6月上旬,以所谓保护国家安全为名,美国宣布针对盟友的关税惩罚措施,6月1日开始对进口自欧盟、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

美国的盟友们则开始反击。加拿大是第一个做出具体反击措施的美国伙伴,宣布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称:“美国让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将这一争端提交世贸组织”。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在连续的抨击中强调“经济民族主义将意味着战争”。

法新社加拿大惠斯勒/柏林/巴黎6月1日电就此评价道,“这将导致世界经济濒于贸易战的边缘”。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的(5月30日)文章的题目——《唐纳德·特朗普正危及美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则是一针见血的。即使一向是美国最坚定的盟友英国的首相特蕾莎·梅也开始对特朗普避之唯恐不及。

6月初,在加拿大惠勒斯举办的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美国成了其余六国批判的靶子。东道国加拿大主席在会议的总结中说,除美国外的六国指责美国的钢铁进口限制决议,让G7的团结和协调“面临危险”。

法新社加拿大拉马尔拜6月9日电注意到,关于G7峰会6月9日上午10点45分的同一场景竟有不同角度的照片,显然也代表了不同的立场。白宫发布的美国版本中,人们看到特朗普面向前方,十分镇定,自信地向后倚坐。他双臂交叉,对其他领导人颇为不屑,而他们则恳求地朝向他。

法国总统办公室发布的法国版照片显示,马克龙正在与特朗普谈判,其他领导人的目光锁定马克龙,显得十分着迷。

为德国政府工作、今年世界新闻摄影奖的获得者耶斯科·登策尔拍摄的则是,默克尔双手撑在桌子上,明显紧张的特朗普看着她,听她讲话而没有反应。马克龙被人群挡住,英国首相梅也不见踪影。

全世界都很想知道,此刻他们在说些什么?怎么说的?

6月10日法新社加拿大魁北克电的题目是: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周六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德新社加拿大拉马尔拜同日电则指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其他国家会在对美报复措施方面退让。法国总统马克龙说,欧洲在峰会上展示了统一战线。同样帅气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则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其邻国加拿大征收关税,“有点带有羞辱性”。

曾经主导世界经济走向的G7,在一句“G7会解散吗”*丁一凡.G7会散架吗[N].环球时报,2018-06-06(14).的质问中似乎有些摇摇欲坠了。

在这之前,5月30日,德国《国际政治与社会》杂志网站刊登了德国(联邦议院社民党议会党团外交政策发言人)联邦议员尼尔斯·施密德的文章《西方缺位的世界新秩序》,文章称“我们今天谈论的一个‘后西方时代’的可能性”,并宣布“世界进入‘后西方时代’”。

5月22日,法国《回声报》网站署名让-马克·维托里的文章则直接以《没有美国的世界》为题,直指“特朗普埋下不和的种子”,宣称“新秩序有待重构”。

一度为世界仰视的西方发达国家们,在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纷争面前撕下了温文尔雅的面纱。的确,距离世界大战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幕隐约再现,那就是:西方分裂——虽然目前来看还只是激烈的争吵而已。

当6月6日美国趣味科学网站的报道说,2018年的中美科学家们在中国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纪灯影组地层发现“地球最古老足迹”的时候,也许这恰恰蕴含了人类下一步该迈向哪里的一个隐喻。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轮值主席国中国召开。经过17年的发展实践,作为一个新型综合性的区域国际组织,以安全、经济和人文合作为支柱,拥有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的上合组织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与西方百年老友隔岸对骂大相径庭的是,在青岛峰会前,巴基斯坦和印度这对数次刀兵相向、有着亡国灭族之恨的冤家邻居竟双双加入上合组织。这成为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的真实写照。

人们都记得,仅仅不到一年前,印度和中国在藏南边境几乎交手。而就在6月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美国主导“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印度总理莫迪闭口不提“四国联盟”,反而表示,如果印度和中国携手合作,相互信任,谨慎对待彼此利益,亚洲和世界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据《印度时报》网站6月1日报道)。同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注意到,印度总理莫迪提出了“新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愿景,但他试图打消目的是遏制北京的看法。

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并正式工作后,上合组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组织。“联合这些国家的强大力量,无疑将成为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将成为影响世界局势的因素。我相信这将会是积极的影响因素。”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认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倡导的“上海精神”是该组织成立以来取得的最重要成就。

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说,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合组织将成为国际合作的新样板。

即使未加入上合组织,在过去三个月里,两次访问中国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也和其生死冤家美国的特朗普总统相约新加坡豪阔的圣淘沙岛,在“世纪握手”之后,以6月12日的朝美联合声明惊艳世界。细心的媒体注意到,金正恩乘坐的是一家带有中国国旗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识的大型喷气式客机,虽然这架波音747客机是美国制造的。

曾担任尼克松总统访华的首席翻译(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资深外交家)傅立民(Charles Freeman)就此十分冷静地指出,“美国没资格再把中国排斥在外。”*傅立民.美国没资格再把中国排斥在外[N].环球时报,2018-06-06(14).更准确地说,在西方国家之间相互怒视的同时,世界的东方对西方,正在由仰视而平视,直至对视了。

面对世界新秩序的呼唤,中国主张、中国方案熠熠生辉。6月10日,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提出创造性的“五观”:

——我们要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实现各国经济社会协同进步,解决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繁荣。

——我们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集团对抗,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实现普遍安全。

——我们要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原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3月15日,环球网刊载一篇署名文章,介绍了美国著名的保守派智库企业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奥斯林出版的一本题为《亚洲世纪的终结》的书。该书一反国际社会对亚洲的积极正面评价,认为亚洲充满了潜在威胁、政治走向动荡、经济处于滞涨,似乎这个一度充满生机的地区存在巨大风险。

关键词是“终结”。这是继1991年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之后,西方又一次响亮地唱出“终结”论。前一次是高唱社会主义在苏东解体的“终结”;这一次针对的是“亚洲世纪”,主旋律就是高唱“亚洲”的终结,实际是瞄准着社会主义中国的“终结”。

与“终结”论相伴的,是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比口号更显示力量的是美国核航母战斗群在南中国海“巡逻”,而且据说所开启的将是“定期巡航”,甚至要巡逻到台湾海峡。

2017年一部战火纷飞的纪录片《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火了。这是澳大利亚籍导演约翰·皮尔格(John Pilger)拍摄的,讲述的正是美国与中国可能触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影片中,一位名叫詹姆斯·布拉德雷(James Bradley)的美国历史作家形容道:当你从北京最高的大楼楼顶向四周望去,你会发现太平洋、韩国、日本都是美国的军舰、导弹对着中国,关岛都快被导弹压沉了……

这是一个事实,中国早就处在美国“400多个”军事基地导弹、战舰和轰炸机的包围下了!

影片说,其实,从奥巴马数年前宣布美国将重返亚太时,美国就已经对中国宣战了。

影片告诉我们,美国视中国的强大为威胁,这使白宫把中国视为“最完美的敌人”。导演表示,“美国和中国可能正在走向战争,核战争不再不可想象。”

电影的深邃之处就是揭示了中国与第三世界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深刻关系。皮尔格先生讲述了一个几乎不被外界所知的恐怖事实,美国为了制造对付中国的核武器和导弹,竟在无数美丽的太平洋岛国,频频进行核弹和氢弹的爆炸试验,甚至用当地百姓乃至他们的后代子孙的生命进行“人体核试验”!

在6月9日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杯祝酒:“让我们以青岛峰会为新的起点,高扬‘上海精神’的风帆,齐心协力,乘风破浪,共同开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新征程!”

总结五年多来各方发展成绩。正是在西方的“终结”声中,中国告诉世界,中国以占世界八分之一的总量,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三分之一的贡献率,呼吁建构全球伙伴关系而实现全球经济治理,愿意为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发挥积极作用,主张基于亚洲合作共赢的实践而倡导建构区域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

又“终结”与再“伟大”,同时存在,又似乎被宣布为一对因果。谁终结谁,谁因此而伟大或“再次伟大”?

世界,是如此矛盾的世界,是矛盾中的如此世界。今天的世界是昨天的世界的继续,是矛盾在其中的继续。关键是如何看待矛盾和解决矛盾。

30多年前,苏东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巨大挫折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鲜明地指出过:“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44.

中国,凝聚了当代世界的两个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第三世界的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

正像影片中那些无望抗争的太平洋岛国的百姓们的希望,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同时承载着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正是站在第三世界人民的立场上,站在社会主义立场上,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便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给了我们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的思想钥匙。

做出明确而系统表达的时间是1974年。

据有关专家考证,目前从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文献可以看到的有毛泽东1974年2月22日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的谈话、25日同阿尔及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布迈丁的谈话,3月25日同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的谈话。在这几次谈话中,毛泽东指出:(毛泽东年谱:第6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20-522,524.)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较第三世界要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因为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中国不能跟富国、大国比,只能跟一些比较穷的国家在一起。

现在美国到处霸了地方,它要保护这些地方,力量就分散。苏联要对付的地方也多,欧洲、地中海、阿拉伯世界、中东、南亚、中国、日本、美国。它的事情也不好办呢。

(美苏)协议可能有,但是我看不那么巩固。一是暂时的、同时是骗人的。骨子里头还是争夺为主。争夺的结果最后可能会武力解决,暂时还不会,现在都在讲和平。现在世界上的舆论我看要研究一下,就是不要真正相信所谓的永久和平。这个社会制度不改变,战争不可避免,不是相互之间的战争,就是人民起来革命。这个世界上是有帝国主义存在,俄国也叫社会帝国主义,这种制度也就酝酿着战争。不是你们要打世界战争,不是我们要打,不是第三世界要打,也不是这些富国的人民要打世界战争,这种东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和平是暂时的,将来就难说了。总而言之,所谓裁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就说要裁军,结果谈出了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说要裁军,没有一个裁的。但是它们双方都说他们要搞和平,而且是长久的和平,或者是一代人的和平。一代人嘛,大概是半个世纪。五十年吧。何不讲两代人呢?因为这样一讲,他的武器就没有销路了。大国都靠出卖武器赚钱。我们对“持久和平”这样的口号要看一看呢。大概一段时间可以,太长了不行,因为社会制度没改变。

总而言之,这个世界是不安定的。他们之所以需要和平,就是因为这样讲对他们比较有利。他们又利用各国人民怕打核战争的心理状态,所以有许多人接受和平的口号。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家都讲和平,结果讲出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了。现在又讲和平,可能也讲出一个什么战争吧。

准备打仗!准备它们(美苏)在世界上闹事。绝不相信持久和平,或者说所谓一代人的和平。

希望第三世界团结起来。第三世界人口多啊。

美苏他们现在有点怕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团结起来,使得工业国家,比如日本、欧洲和两个超级大国,都得要注意一下。

我们是共产党,是要帮助人民的。如果不帮助人民,就是背叛马克思主义。

我劝你对人民要好啊!没有人民就会垮台。

我们是共产党啊,应该好一点!我们的人也犯了一些错误呢,要教育。共产党内也有大国沙文主义。有一些看不起第三世界一些国家的人民,所以应该教育。

1974年4月10日,根据毛泽东批准的讲稿,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关于原料和发展问题特别会议上,进一步具体阐述了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其中指出: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86,387.)

目前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经过长期的较量和斗争,发生了急剧的分化和改组。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原料和发展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掠夺和控制的问题。这是当前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反殖、反帝、反霸斗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第三世界国家要发展自己的经济,首要的前提是维护政治独立。没有政治独立,就不可能获得经济独立;而没有经济独立,一个国家的独立就是不完全、不巩固的。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这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

第三世界国家强烈要求改变目前极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并且提出了许多合理性的改革建议。中国政府和人民热烈赞同并坚决支持他们提出的一切正义主张。

中国政府提出六项主张: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当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反对任何国家违背这些原则,在任何地区建立霸权和势力范围;各国的事务应当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国家不论大小,不论贫富,应该一律平等,国际经济事务应该由世界各国共同来管,而不应当由一两个超级大国来垄断;国际贸易应当建立在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应当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不附带任何政治、军事条件,不要求任何特权或借机谋取暴利;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必须实用、有效、廉价、方便。

随着苏联解体,国际、国内都出现一股否认“第三世界”存在、贬低第三世界地位的思潮。邓小平本人就坚决顶住这股思潮,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正确性及其重大意义,对第三世界的命运特别是发展问题始终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且表示编辑出版他的文选,关于“第三世界”的观点全部如实收入。

毛泽东同志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给我们开辟了道路。*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六日)[M]//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127.

毛泽东同志在他晚年为我们制定的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关于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并且同美国、日本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决策,是多么英明,多么富有远见。*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九七九年三月三十日)[M]//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160.

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句话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九日)[M]//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56.

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邓小平.结束严峻的中美关系要由美国采取主动(一九八九年十月三十一日)[M]//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331.

世界上的国家富的愈富,穷的愈穷,解决这个问题是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看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所以,第三世界仅寄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邓小平.增进中印友谊,加强南南合作(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二日)[M]//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20.

连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都还有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任务,可见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维护独立、主权的任务还面临着严峻的局面。因此,第三世界要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奋斗。*邓小平.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三日)[M]//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289.

现在我特别强调第三世界这一点,因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对第三世界有特殊的意义。……第三世界是真正的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这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第三世界所处的地位和切身利害关系决定的。*邓小平.中国的对外政策(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一日)[M]//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415.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以邓小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科学把握,揭示出第三世界的发展规律。有这样几个要点:

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

世界上有帝国主义存在,这种制度酝酿着战争。全世界是不安定的;

第三世界国家强烈要求改变目前极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

要有国格。第三世界要发展自己的经济,首要前提是维护政治独立。没有政治独立,就不可能获得经济独立,而没有经济独立,一个国家的独立就是不完全、不巩固的;

第三世界是真正的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

第三世界要联合起来;

第三世界仅寄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

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共产党是要帮助人民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第三世界提出的一切正义主张;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等等。

由毛泽东提出的、由邓小平具体阐发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和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所引发的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面对西方资本展开全球扩张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起起伏伏的重大变化,基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现实需要,基于世界工人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解放事业的需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当代世界历史运动的创造性的观点,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

“第三世界”这个术语,据说由法国人口学家*参见卫建林.第三世界与社会主义[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6(9):18.阿尔弗雷德·索维首创。1952年8月14日,索维在其担任记者的《观察家》周刊,发表《三个世界,一个地球》一文,用“第三世界”这个术语表述发展中国家,说“这个第三世界被忽略、遭剥削、受蔑视,如同从前的第三等级一样。”

这个术语鲜明地指出了第三世界的组成者,就是那些为资本主义产生以来为资本所压迫、剥削、忽略、蔑视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发达国家中的为资本所压迫、剥削、忽略、蔑视的民族、阶级和阶层。

就社会主义实践来看,无论是苏联还是东欧,还是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正是建立于资本主义统治的边缘地区,正是从广大第三世界中站立起来的。民族解放运动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奏,社会主义革命成为最成功的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最大成就。

在这个意义上,“第三世界”这个概念还代表着对殖民主义、资本主义的抗争、反对和革命。有专家指出,这正反映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和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的现实。再进一步说,反映的正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个方面,取得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又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对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是有着不同观点的。有一种在西方长期流行的看法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第一世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第二世界,其他则构成第三世界。其实,这种看法反而加深着第三世界及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加强了这一概念自有的斗争性和革命性。

这就更容易理解,西方主流舆论为什么一再力图抛弃“第三世界”这个概念。对待这一概念的态度,能让我们清晰地捕捉到西方主流舆论的敏感。美国里奇蒙德大学教授T·卢埃林在其1995年出版的《依附与发展:第三世界导论》一书中,尽管承认“它描述的状况,在当今世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中,却的确是根深蒂固的”,但“第三世界”是一个“完全令人不愉快的术语”。

只要一有机会,西方主流舆论就会急急忙忙地宣布第三世界“消亡”或者“不存在”。这种宣布又特别地集中于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中遭遇挫折之后。

比如,解散苏共的戈尔巴乔夫和社会党国际主席勃兰特等合著的《未来的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席勃兰特,等.未来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一书中,收有一篇西班牙作者的《历史的开始》。该文认为,共产主义的灭亡不可改变;第三世界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被淘汰出来却还在负隅顽抗以及被抛入星球的“垃圾堆”和“人类中派不上用场的残物”。

英国刊物《今日马克思主义》载文说:“第三世界作为一个政治和经济概念已经消亡。它与冷战同生”;“苏联集团—第三世界的分崩离析,从政治上打破了第三世界的旧阵容”。*第三世界[J].英国:今日马克思主义,1991(08).

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第三世界完了》:“第三世界这个术语原先反映的是全世界划分为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其余全是第三世界。瞧,共产主义集团的破灭,使得这种地理政治算术已不复存在。”*第三世界完了[N].华盛顿邮报,1990-07-18.因《历史的终结》一书而声名大噪的福山虽然承认有一个第三世界,但是判定它“不是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了。”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说,由于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的崩溃,“‘第三世界’的说法已经过时了”,“现在世界上只存在两个‘世界’。一个世界由发达国家组成……另一个世界由发展中国家组成。”*尼克松.超越和平[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131.

直到2010年,英国《经济学家》一篇《重新审视第三世界》,还援引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的一个说法,“我们所知的第三世界,在2009年已经消亡”*重新审视第三世界[N].经济学家,2010-06-10.。社会主义的确在前苏东地区受到了挫折,但这不意味着第三世界的消亡和不存在。相反,分裂的前苏东地区的国家国力弱化、社会秩序混乱、国内矛盾尖锐、人们生活急剧下降,其实是重新回到了第三世界。谁能否认,这不是恰恰意味着第三世界的扩大?

正是因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而被宣布为“消亡”或“不存在”,第三世界这一世界历史现象,反而加强着我们对第三世界与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相一致的内在联系,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相反的社会关系的认识。

在西方主流舆论中,“第三世界”“消亡”后,“发展中国家”一词成为了一种替代语。对这两个词语之间的使用,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地指出他们之间的区别。这里,仅仅引用两位西方的思想大家的观点就足够了。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在其巨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中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今天被称为第三世界的大部分地区被划分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那时,用来修饰这些殖民地的形容词通常是‘落后的’,而不像今天这样带有外交辞令的术语:‘欠发达的’,在联合国,甚至越来越经常使用更婉转的说法:‘发展中的’,——尽管这个用法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1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冈纳·谬尔达尔也有同感:西方的研究工作有一种“外交辞令”,“把‘不发达国家’这个字眼变成各种委婉说法所达成的普遍一致,就是这种思想共识的一个象征。其中一个字眼就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常常让我们的科学术语中混杂进通俗的、政治性的讨论中的词句,如我们的意思不过是说一个不发达国家,却用‘发展中国国家’,说非共产主义世界时用‘自由世界’。对我来说,这并非是一个不重要的语义疏忽,而是更深层偏见的象征。这即使在逻辑角度上也起着干扰作用。”*冈纳·谬尔达尔.世界贫困的挑战——世界反贫困大纲[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7.

在思想上,在意识形态上,“第三世界”越是被其现实中所反抗的、所挣脱的殖民主义、资本主义的主流舆论所抛弃或拒绝,在现实世界历史进程中,第三世界就越是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关。

正视历史与现实,使得我们越来越注意从民族解放运动的角度去看待和总结社会主义,同时从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去看待和总结民族解放运动。对于第三世界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无疑是我们一切研究探讨的理论基石,又是一切理论创新的启迪。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告诉我们,前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一种狭隘的、地域性的、各民族基本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的历史。资产阶级的兴起以及大工业所开拓的世界市场,使得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历史成为世界历史。

资本主义的历史是对内压迫和剥削工人阶级,对外抢占和掠夺殖民地的历史。殖民地半殖民地构成它的边缘地带。“从资本原始积累开始,它的历史的每一页都充满着骇人听闻的暴行。剿杀土著,贩卖奴隶,抢掠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在母国形成资本。”*参见卫建林.第三世界与社会主义[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6(9):1.

因为资本的扩张,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使一国国内乡村屈从于城市的统治,在不同国家间使所谓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所谓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参见卫建林.第三世界与社会主义[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6(9):25.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产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参见卫建林.第三世界与社会主义[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6(9):1-2.)

——资本走向世界的进程,也是现代大工业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形成世界市场的进程;

——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同时,世界日益分裂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民族解放斗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有时成为阶级革命的先导;

——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

——社会主义革命不会仅仅是或主要是一国无产阶级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终将成为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一切殖民地、一切国家和一切附属国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无产阶级是本国阶级斗争的领导者,又是民族解放斗争的当然领导者,必须积极投入和领导民族民主革命,把争取民族解放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结合起来;

——民族解放战争不可避免;

——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团结起来,标志着20世纪初所揭开的世界历史的一个崭新阶段;

——世界斗争的结局,取决于占人类大多数的被压迫民族的斗争进程;等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出世界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曾经认为由于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摧毁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无产阶级革命,不能单独在一国发生,“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他们一方面高度评价西方国家无产阶级斗争对第三世界解放的意义,高度评价第三世界被压迫民族反对西方殖民者的反抗同西方无产阶级斗争的关系,同时把第三世界的解放,寄托于资本主义西方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这就是“不应该在波兰解放波兰,而应该在英国解放波兰”。今天我们也许应该说,在美国解放全世界。

列宁高度评价亚洲反对殖民主义的革命风暴,在1913年就指出,“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源泉已在亚洲涌现出来了”,“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盛行并‘反过来影响’欧洲的时代。”他正是在欧洲东部这块最早沦为第三世界的地区,成功地领导了起于第三世界的革命,成功地引导这场革命走向社会主义。

苏联曾经给予第三世界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以积极的、无私的援助。但是走上了社会沙文主义道路的苏联,又重新演绎了新殖民主义,并指责中国共产党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离开阶级分析”。但是正是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版。

列宁主义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创造性意义,不仅仅是在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实现了一国社会主义革命,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找到了以无产阶级革命实现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道路。这也是列宁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斯大林说得好,它“拆毁了横在白种人和黑种人,欧洲人和亚洲人,帝国主义的‘文明’奴隶和‘不文明’奴隶之间的壁垒。”*论列宁主义基础[M]//斯大林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2.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巩固、发展,是苏联无产阶级斗争的胜利,是欧洲无产阶级斗争的胜利,同时是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共同斗争的胜利。

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功,是世界历史进程的里程碑。这个里程碑的世界历史意义又在于,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世界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掀起了世界格局新的更大变化的篇章。

比之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较早所设想的发达国家无产阶级共同进行的世界革命,历史的变数似乎正好来自民族解放运动,确切地说来自第三世界的争取独立民主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一运动的直接成果在于打破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世界社会主义阵营。

从“第三等级”的喻义到理解“第三世界”,可以这样说,第三世界,是一种伴随着国际资本统治而形成的世界历史现象。它不是一个地域性概念,而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乃至阶级的广阔领域和多方面内容的概念。它不是专指某些国家和地区,而是一种关系。*参见卫建林.第三世界与社会主义[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6(9):25.它体现的是资本主义产生以来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之间、三个世界内部的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又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

第三世界的解放与无产阶级的解放相一致。第三世界,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它的主要斗争方式是民族民主革命,又因和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运动一起而成长为自觉地进行历史创造的主人翁。

第三世界,是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产物。

当今世界很不安宁,人类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地缘政治因素更加突出,局部动荡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主义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非传统安全和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毛泽东明确提出、邓小平进一步阐述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全球化进程的最早的理论总结。结合此后40余年的世界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更丰富的理论总结:

国际垄断资本的生命之源在第三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资本掠夺全球化,使得资本在全世界建立利润的来源地,使得被剥削、被掠夺的广大第三世界成为利润的广阔来源地。

资本主义所开创的世界历史进程,使得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但这是一个因阶级对立、民族压迫而日益分裂的、相互对立的部分组成的不平衡的整体。由于资本的世界范围的扩张力,正如在国内使得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在世界上日益形成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在资本主义发展前期是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在现代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依附国家之间、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之间,又蕴含着每一民族国家内部的社会对立、阶级对立。

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三个世界内部、相互之间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近现代世界史告诉我们,所谓第一世界的美国正是以独立战争挣脱了宗主国英国而从当年的第三世界中崛起的。苏联也是从曾置身第三世界的资本主义的薄弱地带成长起来的。

资本主义的创造力在科技创新与全球化的欺骗、剥削和强取豪夺中强大,也在因此造成的日益广泛的全球化的、无所不在的分裂、对抗和革命及对后者的视而不见或刻意美化粉饰中逐渐失去创造力和生命力。资本主义缔造了美国这样的帝国主义第一世界,也缔造了英法德意日等第二世界,但是至今再没有缔造出更多的西方七国来。

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世界呈现着两个相反的状态或方向:一方面,因资本、科技、交通、文化交流等而日益接近成为一体,甚至被称为地球村;一方面,却日益成为两极分化、社会分裂的世界。第三世界始终是资本主义的掠夺对象。资本主义全球化造就了第三世界的无产阶级化,既造就了自身社会内部的第三世界化,又造就了无产阶级的全球化。垄断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等的发展只会造就社会的日益两极化,造就更多的边缘、依附地带并使得后者距离中心越来越远。新自由主义使这一切变本加厉、快马加鞭。

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也是第三世界的全球化。第三世界的全球化,同时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普遍化。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斗争相交织是这个阶段的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由于全球化进程,和西方无产阶级一样,第三世界的无产阶级也是现代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第三世界的无产阶级最坚决、最有组织性、最具领导能力,在所参与、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中代表运动的社会主义未来。

正是在全球化进程中,第三世界成为世界主要矛盾的焦点。在第三世界全球化进程中,民族解放运动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奏,社会主义革命成为最成功的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最大成就。反对资本压迫和剥削的民族民主革命使得中国等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主权独立,但只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使得苏联东欧、中国彻底摆脱了第三世界原有的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

自世界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的基本矛盾就是帝国主义与第三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世界进步的力量在于第三世界的觉醒和团结。这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正在走向破产之路的中产阶级、农民等“第三等级”的觉醒和联合,更要求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国家联合、民族联合。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真老虎还是纸老虎,实际上取决于第三世界自身的团结和奋斗。

第三世界的解放和发展事业,是第三世界人们自己的事业。第三世界的发展,是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基础上的发展,是第三世界人民历史主动精神成为决定性前提的发展,是第三世界寻找和创造符合第三世界各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发展,而不是为实现西方利益的发展,因此不是西方道路及模式的照搬。

民族特色、多样化的民族解放、民主发展之路,正是广大第三世界带给世界多姿多彩的发展创造之路,展示的正是作为自己的命运主体的世界人民的创造伟力。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前社会主义国家苏东解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向第三世界表明,以社会主义为方向,是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之路。成功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对于民族解放运动斗争的政治独立成果的最大保证,是第三世界获得经济独立的可靠保证。

紧紧同第三世界人民在一起,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立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国际化。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是因为始终坚持第三世界立场,与第三世界站在一起。总结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自以为进入第一世界而忘掉、忽略第三世界,在国内,苏联共产党背弃群众路线,脱离人民群众;在国际上自诩为第一世界,以霸权主义的方式对待第三世界,脱离广大的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向往和平,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世界因资本主义而日趋分裂,第三世界因社会主义而团结联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正在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第三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会主义用了30多年实践,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3亿多人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利。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2017年3月22日报道,“世界各国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不平等现象正在加剧”中“有一个例外”,“中国极大的收入差距似乎终于缩小”。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017年3月15日《中国领导人清醒且充满自信》一文肯定,“中国政府的方向是正确的。观察家们不应忘记,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30%以上。而欧盟和美国分别只有6.2%和9.5%。”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更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对第三世界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代表着第三世界,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这个旗帜所指向的道路,将是各国人民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之路;是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之路;是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之路。这条道路所倡导的,就是要扩大世界各国利益交汇点,反对把世界长期发展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上,转而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发展的“中国方案”。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3月27日报道,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的两个决议,明确表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首次载入人权理事会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源于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重要演讲。他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4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10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从载入联合国和安理会决议,到进入国际人权话语体系,作为中国理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并凝聚起越来越多的和平希望与发展力量,引发世界共振。

“历史的终结推迟了”,这是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2017年3月18日记者费力克斯·穆勒的一篇报道题目。报道有个“原编者按”,“1989年,弗朗西斯·福山提出‘历史的终结’,称共产主义已死,民主最终取得胜利。现在福山在美国加州斯坦福接受《新苏黎世报》的专访时承认他乐观得太早了。”观察世界的“福山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世界正在中国推进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符合世界各国的普遍需求。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路人。

据2017年2月20日参考消息报道,接受该报驻联合国记者顾震球专访的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主席菲利普·查沃斯说,人类面临各种各样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人着眼于维护人类长远利益的远见卓识,对世界各国以及联合国都非常重要。“中国人眼光更长远”。

实际上,这都是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提出以来,中国对全球化、乃至对人类发展所提供的社会主义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案。

相对于联合国一再警告“全球化明显减速”(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6日),多位俄罗斯专家在青岛峰会期间指出:“上合方案”将引领欧亚地区发展*栾海,胡晓光.俄罗斯专家指出“上合方案”将引领欧亚地区发展[N].参考消息,2018-06-08(11).。

“中国是通向公正世界的火车头。”俄共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一年前(2017年3月20日)就这样对中国记者胡晓光说过。

(作者:卫庶,博士,主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21世纪社会主义、第三世界发展学。文章载于《文化软实力》2018年第2期)

(责编:程宏毅、姜萍萍)
相关专题
· 问题研究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