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伟光
2018年06月25日13:4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书院自有其特有之精神,一旦丧失自由讲学之精神而沦落为功名利禄之学,则书院名存实亡,反而会戕贼人才。对此,南宋大儒朱子早就有过明示:
先生至岳麓书院,抽签子,请两士人讲《大学》,语意皆不分明。先生遽止之,乃谕诸生曰:“前人建书院,本以待四方士友,相与讲学,非止为科举计。某自到官,甚欲与诸公相与讲明。一江之隔,又多不暇。意谓诸公必皆留意,今日所说,反不如州学,又安用此赘疣!”
书院教育是超越于科举应试的,但正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才来执行、来光大。这一点,1949年由国史大家钱穆先生在香港创立的新亚书院的《学规》中有鲜明展示:
中国宋代的书院教育是人物中心的,现代的大学教育是课程中心。我们的书院精神是以各门课程来完成人物中心的,是以人物中心传授各门课程的。
课程学分是死的,分裂的。师长人格是活的,完整的。你应该转移自己目光,不要仅注意一门门的课程,应该先注意一个个的师长。
宋代书院的设立,正所谓“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没有连续性是其缺点,而以人物为中心、有大贤之人则有高品质书院,不会因为被体制化而僵硬,民间社会的活力成为推动社会革新与进步的主动力,这是其优点。现代大学只看得到课程而看不到课程背后的师长,学生头脑也被死的学分纠缠得支离破碎,师长的品格成了不受重视的私德,人被学术异化,这是大学的流弊。
与朱子并成为“东南三贤”的大儒张栻在《岳麓书院记》中指出,“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这正是书院真精神所在。“唐宋以来一千年的高等教育制度是书院,其主要功用是研究学问和造就人才”,这是前贤往哲筚路蓝缕探索出来的、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中国书院,在开创儒家学派、挺立民族脊梁、凝聚民族精神、涵养民族元气以及传承中华文明等方面,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时至今日,振兴书院精神、借鉴书院制度更是刻不容缓,对此,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陈卫平教授研究指出:
实践证明,借鉴书院制度对于传授传统文化、培养传统文化的研究人才有着特别明显的效果。何以会如此呢?简单地说,是由于书院的体制有着与传授传统文化、培养传统文化研究人才相适应的三个“打成一片”:把现代学校中分科的知识打成一片;把为学与为人打成一片;把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国学热”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三个“打成一片”的论断颇为中肯。“把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就是师生亲密的“从游”关系,“把为学与为人打成一片”则正是儒家仁智合一、知行合一的伟大传统。对此,楼宇烈先生有精准的概括:
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我以为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为立国之本,“立国之本”的根本之处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
方者,术也,“道”为本,“术”为用,《中庸》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
如何让书院精神“活起来”?楼宇烈先生作为七宝阁书院名誉院长,给书院题过四句话,将“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做了精炼的概括:
教之以爱,育之以礼,启之以智,导之以行。
在接受时任《小学语文?国学》编辑部主任张素闻女史的采访时,楼宇烈先生对这16个字做了阐释:
培养孩子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能力,有些孩子不知道自爱。作为家长,首先要给孩子爱,又要让孩子懂得爱人,开发他的情商,而不仅是开发他的智商。只有懂得爱人的孩子,才会为了他人而努力学习,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他对世人的热爱,对家人的热爱,要把关爱他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就讲到八岁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这些都是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懂得什么样的场合该如何言行举止。
开拓孩子们广泛的兴趣,包括求知欲,这个兴趣即便只有五分钟热度,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广阔的兴趣,广阔的探索精神。
锻炼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多让孩子们动手,包括叠纸、雕刻、女孩子学学插花,都很好。
“为人”与“为学”并行不悖,且以“为人”为统领,这16个字不仅对蒙学有指导意义,对大学教育一样有指导意义。《新亚学规》也指出:“你须先求为一通人,再求成为一专家”,先成人,再成家,这正是“把为学与为人打成一片”的体现。
集天地正气,砥砺涵养尊德性
读古今文章,切磋琢磨道问学
这是楼宇烈先生为敬德书院至圣堂题写的楹联,“为人之道”与“为学之方”二者皆涵容于其中。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辑,记者。清华大学学生教育扶贫公益协会校友导师,贵州师范大学知行国学社学术导师。)
(此文刊载于《博览群书》2015年第8期封面,文章由作者提供。)
相关专题 |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