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伟光
2018年06月25日13:4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经典是恒久不息的磁场。磁场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可用心感应,因为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一个磁场,心就是磁场源,只是磁场的能量有正负之分、大小之别和久瞬之殊。
经典是恒久不息的磁场,它绵绵地释放着正能量,有其独立的价值,不因人们一时的喜好而转移。佛陀有云,“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经典是文字化的圣贤,我们敬畏它,它无所谓高兴,却会增强我们的厚重感;我们痛恨它,它也无所谓生气,却会减损我们的正能量。是否敬畏经典,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能否拥有历史智慧的关键表征。
经典是恒久不息的磁场,它向天地敞开着,只要我们的心敞开,或多或少总能感应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可能已接受磁场的影响却不自知,但终有一天,会如种子萌芽,破土而出,“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正此之谓也。什么都能急,唯独生命之成长不能急,所以揠苗助长的宋人才会成为千古笑柄——我们是否还要急功近利、重蹈其覆辙?
经典是恒久不息的磁场,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经典的能量能否为世人所承接从而在当世发挥其影响,全在人为,所谓“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一人有一人对经典的理解,一代有一代对经典的理解,内因外缘不一,经典所呈现的面貌也不一。“诗无达诂”是经典拥有蓬勃生机的表征,倘若只有唯一的理解,那么,经典就不再是激活潜在智慧的磁场,而成为束缚人心的桎梏。然而,对于经典阅读来讲,“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固然无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也同样不应忽视,对于经典的认知,总还有其普遍性的地方。“尽信书”固然失之愚,“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则失之妄,视域融合的双方应葆有一定的张力,“读活书”才能“书读活”。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以经典之场觉醒吾心之智,点燃吾心之灯,激活吾心之场,复以吾心之智激活他心之智,吾心之灯点燃他心之灯,吾心之场激活他心之场,天地就会被智慧之光朗照,生机一片。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辑,记者。清华大学学生教育扶贫公益协会校友导师,贵州师范大学知行国学社学术导师。)
(本文2014年10月9日刊发于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
相关专题 |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