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守好责任“这块田”

邢楚若 

2018年06月19日16: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许多地方,为了将工作做得更扎实,常常下发责任书,签订军令状,这种机制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明晰责任、勇于担责,但在个别地方却形同虚设,出现“灯下黑”,背离了初衷。

在古代汉语中,“责”字是“债”的原字,后来为了便于区分,便将“人”和“责”合二为一,“债”字由此而来。在现代法律中,责任与“债”“义务”更是密切相关,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履责更意味着尽义务、还“债务”。回头看看一些党员干部所签订的责任书、承诺书之流,上面多呈现应担当的职责,针对完不成目标的情况却以一句“自愿接受组织处理”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有目标意识却缺乏底线思维。对于历史遗留问题,更是丝毫没有“偿还历史债务”的主动性、紧迫感,使工作成果被一纸承诺打了折扣。个别党员干部甚至高高昂起“法不责众”的头颅,躲在其他同志身后,钻着机制的空子。细细想来,责任书的生命力在于喊口号提要求,更在于具体的惩治措施,增强“尽责就是还债”的紧迫感,否则就会让个别党员干部无视制度治党的“热炉效应”,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世人常爱谈古论今,因为以史为镜,大有裨益: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光曾言“所愧者圣恩深厚,责任至重”……勇于担责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更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伟人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成就大业,无不受责任心的驱使,走出了“独善其身”的怪圈,用心守护好了责任“这块田”。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近百年里,有黑云压城、惊涛骇浪,有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但更有“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教儿打东洋”的勇于承担,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尽责坚守,他们是守好“责任田”的生动践行者。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肩负起职责使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不怕担责、敢于尽责,才能“稳坐钓鱼台”,戴牢官帽子。

领导干部究竟是不是有责任心、敢于担当,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担任村支书时,每天与村民一起下地劳动,能干会干,让村里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还可以用沼气做饭、照明,有灌溉井、铁业社、磨坊……为原来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庄趟出了一条红火的幸福路。这种在责任面前积极承担、务实肯干的政绩观,就是对“种好自留地,守好责任田”的最好诠释。

“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光阴的竹简上镌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以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己任,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为后代子孙守好一片大好河山。新时代召唤我们传承好这份可贵的精神品质,守好“责任田”,不负耕耘,不负梦想,不负希望。

(责编:孙爽、谢磊)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