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的实践指向

冯鹏志

2018年06月15日08:04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的实践指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不仅构成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而且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的实践指向。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的高度和立场系统展开对“中国特色”的文化建构,深刻彰显“中国特色”文化自信的本质属性,创造性地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把这一重要论述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可以认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仅构成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而且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的实践指向。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更好构筑中国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正在成就着人类历史上最为雄奇而辉煌的民族复兴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更好构筑中国精神,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的基本指向。

第一,更好构筑中国精神,首先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牢把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的核心和根本。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最永恒而珍贵的精神成果,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时代精神是时代发展趋势和人类进步特征的最敏锐的反映,改革创新作为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同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面向未来,当代中国需要推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融合,更好构筑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精神。

第二,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必须深入开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广阔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强国实践中,只有坚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第三,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深厚而坚韧的历史定力。

坚持以建设核心价值观为支撑更好构筑中国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支撑更好构筑中国价值,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的又一基本指向。

第一,更好构筑中国价值,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和重要稳定器。当代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进一步凸现了思想文化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任务。

第二,更好构筑中国价值,需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根本价值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和践行者。人民需要核心价值观,也同时为核心价值观所引领和塑造。因此,在更好构筑中国价值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包括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文化产品等在内的一切思想文化建设成果都能够充分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充分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正是坚持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立场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第三,更好构筑中国价值,需要着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在文化上强大起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道德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在更好构筑中国价值的过程中,必须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先进道德,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第四,更好构筑中国价值,还需要为构建和传播人类共同价值观不断贡献中国智慧。面对当今世界不同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多元并存和激烈竞争,推动全人类共同追求和共同实践以打造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抉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实际上就是以建设人类共同价值观为导向,为更好构筑中国价值开辟了更加广阔的人类共同实践空间。

坚持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重点更好构筑中国力量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着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坚持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重点更好构筑中国力量,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的另一基本指向。

第一,更好构筑中国力量,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第二,更好构筑中国力量,必须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上发挥着直接而重要的功能,是更好构筑中国力量的重要依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在始终保持阵地和导向不能丢的前提下,既大胆推进改革以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又把握好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切实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持续生成和充分释放。

第三,更好构筑中国力量,必须努力创造反映人类精神生活中最先进的文化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更好构筑中国力量,必须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让中华民族既为人类贡献出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也为世界贡献出自己文化创新创造的优秀成果。

第四,更好构筑中国力量,必须在传播“悠久文明”与“多彩文化”中加强文化认同。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当代中国蓬勃发展的多彩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生动的载体。

第五,更好构筑中国力量,必须在“滴水穿石”“虚功实做”中涵养文化耐力和定力。更好构筑中国力量,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因此,更好构筑中国力量,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早年在地方领导实践中所总结的那样,既坚持“滴水穿石”,推崇实干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又强化“虚功实做”,注重虚功与实功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涵养并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耐力和定力。

(作者系中央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

(责编:任一林、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