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工作“留痕”应在群众心中

朱波

2018年06月14日16: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进村入户搞扶贫要“刷脸”签到、要用手机在贫困户家“定位”上传、要留下扶贫日志,要与扶贫对象合影并贴在扶贫手册上;参加培训,要拍照留下“痕迹”,以证实自己确实在培训听课;到养老院给老人“剪指甲”等类似公益活动,要做好记录留下“痕迹”,如给多少老人剪了指甲,哪个指头剪了,几天剪了一次...... 否则,工作干了、事情做了,而没留下“痕迹”,工作和成绩都有可能被“归零”。

大凡对百姓有拳拳之心的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从政道路上能有所作为,并画好正能量音符。然而,当下,有的基层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重“留痕”、不重“留心”,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看似很“负责”地留下了工作印记,但对任务的落实和实际成效却并不关心的态度和做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凡事以“痕迹”论英雄,从本质上说,就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浪费了精力;其次劳民伤财,没有什么效果;再次败坏了工作作风,误人、误事、误形象。以是否留痕来检验工作,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无论是有形的工作,还是无形的工作,都得专门抽出时间来备份“痕迹”,浪费时间精力不说,还会诱使一些投机取巧的人,为了留“痕迹”而留“痕迹”。于是乎,有人保留“痕迹”,有人补录“痕迹”,甚至有人无中生有的制造“痕迹”。看似忙忙碌碌,“认真负责”,实际已踏上“痕迹形式主义”的歧途。

其实,“痕迹管理”是党的十八大之后,针对上级政策或工作任务在某些地方被束之高阁了,有的地方甚至于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提出的管理方式。原本一部“好经”,到了一些地方,却本末倒置,被一群“歪嘴和尚”给念歪了。不可否认,有些工作确实需要留下点“痕迹”,以便同辈或后人总结和推广。而一旦泛滥成灾,有百害而无一利。

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子的东西”,它唯一的目标是获得上级的注意和认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基层干部群众座谈时说,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形式主义空耗资源、折损公信力,老百姓信任感就会降低。老百姓看干部就看实在不实在,就怕空洞无物、不干实事。

痕迹管理,形式主义之殇。切断“痕迹形式主义”的尾巴,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并创造出一番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绩。

校正走偏的“工作留痕”,关键要有一套科学全面的考评办法。“痕迹”是考核的手段,但不能成为唯一的手段,只查“痕迹”,不究实效,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其本身就是一种“懒政”行为。只有当一切工作都回归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初心,包括“痕迹主义”在内的一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才会无可依附,求真务实的好传统好作风才能发扬光大。

留下“痕迹”不等于工作落地,更不等于工作有了实效。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只有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坐一个板凳,共饮一瓢水,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自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真正对人民负责、努力倾听人民的诉求与心声,才能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到群众心坎上,才能像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一样,永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痕迹”。

(责编:孙爽、谢磊)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 朱波文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