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意见不能“征”而不“求”

沈道远

2018年06月14日16: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征求意见是开展调查研究的一种好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征求意见变了味,流于形式。表面上“线上”“线下”齐互动,态度诚恳,实际上却最终没有吸收建设性意见;还有的甚至“掐点”征求意见,周五发通知、周一要结果,走了程序、少了实效。(人民日报,6月12日)

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为了让行动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如今,不少单位部门都会在事前以征求意见的方式,听取基层声音,进行一番思考论证,利弊权衡之后再“拍板”。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征求意见变成了“征”而不“求”的形式主义,那就违背了征求意见的初衷,不仅听不到真实的声音,还会给基层增加负担,衍生出诸多问题。

征求意见重点不在“征”上,“征”只是一种形式,“求”才是一种认真诚恳的态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征”的形式越来越多样,除了常规的走访了解,现在还可以借助网络收集意见。只是不管何种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聚焦在“求真”上,否则,“征”得再多,也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时下,一些所谓的征求意见,只为完成“征”的“规定动作”,而在“求”上却止步不前,这是本末倒置。比如,有的地方征求意见,在时间上层层提前,省上要求是10号,市上要求是7号,县上要求4号,镇上要求是2号,具体到村上则是马上就报。试问,这样在一线“急就章”的征求意见,能有几分真实?在原本就失真的征求意见上再去研判分析,岂不是很荒唐?征求意见需要给征求对象,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有话慢慢说,有意见建议慢慢提,而不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逼”着别人说“假话”,毕竟“求”就该有个“求”的姿态。

当然,在征求意见时,上级要足够诚恳,下级也要勇敢“挑刺”。很多文件和决策出台之前,往往都会向下级单位发征求意见稿。可是,部分下级单位的同志,因为怕说出了基层声音,反映了真实情况,而冒犯了上级,得罪了领导,于是,即便有意见和建议,都坚持“按下不表”。征求意见怎么发下来的,就怎么原封不动的回去,这种“上求而下不应”的困局,需要下级同志卸下“唯上”思想包袱,培养敢于发声的品质去打破。所谓“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就算“上能兼听纳下,下不壅蔽欺上”,征求意见“干货”满满,也并不意味着,就能直接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了。相反,对于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还需要进一步的整理分类,去伪存真,把真正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挑选出来。甚至,还可以依托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换言之,征求意见完成收集工作,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仍然需要继续求索。

如今,各地都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征求意见也是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征求意见只“征”不“求”,沦为形式,那么调研必然会“打折扣”。因此,征求意见既要在形式上创新,也要在实效上下功夫。

(责编:孙爽、谢磊)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