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政策宣讲不能丢了“土方法”

沈道远

2018年06月05日15: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喇叭”是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然而近些年,农村“大喇叭”渐渐没了动静。一些惠农政策无法原原本本传达到村民耳中,部分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用信息需要得不到满足。去年以来,河北沧州市探索恢复农村大喇叭,筑牢思想阵地,提振村风民风,乡村振兴工作找到抓手。(6月1日,人民日报)

说起“大喇叭”,不少民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土”。确实,“大喇叭”作为一种宣传载体,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与网站、微信、微博等相比,是显得有些“out”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喇叭”就会彻底地走进历史,相反,只要我们定位准确,用得恰当,“大喇叭”的宣传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河北沧州市探索恢复农村大喇叭,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党的声音在农村分贝更大了,村民获得的信息资讯更多了,惠农政策的解读更加深入具体了。小小的“大喇叭”带给村民的改变是可喜的,这充分说明,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土方法”,只要有实用,就是好方法,就是新举措。

当下,不少地方政府都在扎堆搞新媒体宣传,将重心放在“三微一端”的建设上,谋划“宣传矩阵”的搭建。这种探索站在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我们在向前看的时候,也不妨多“回头看”,多去发掘既往宣传的好方法,整合资源让其发挥新作用。新媒体宣传固然更加高效便捷,但是投入大、成本高,不少的地方财政并不能承担,相反,通过“大喇叭”宣讲政策则经济适用得多。这启示我们,政策宣讲不能丢了“土方法”。

其实,政策宣讲的“土方法”,又岂止“大喇叭”一种呢?张贴信息公告、悬挂宣传标语、召开农家院坝会、走村入户讲解……这些都是很好的政策宣讲“土方法”。令人遗憾的是,一些领导干部从思想上并不重视这些载体和平台,总认为这些“土方法”过时了。可是,真实的落实到基层,尤其是广大的农村,这些“土方法”恰恰是最适合,最有效的。

时下,不少农村的中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留下的多是些老人和小孩。针对这样的客观情况,新媒体在政策宣讲时,其实并不占优势。因为政策宣讲受众中的老人,基本都还在用“老人机”,就算是使用“屏幕智能手机”也不懂得如何关注微信、微博等新的宣传载体。而学习理解能力稍微强的小孩,家长会出于学业和经济考虑,不会专门给他们配备“屏幕智能手机”。面对这样的现实,可以说,新媒体在部分农村的政策宣传是处于一种“失语状态”的。所以,如果领导干部们不顾及农村的客观现实,盲目跟风搞新媒体政策宣讲,结果恐怕只会是事与愿违。

对此,笔者倒是认为,农村的政策宣讲,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政策宣讲,应该更多地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如何运用好“土方法”上。如果农村的“大喇叭”能够“响起来”,农村的院坝会能够定期的“开起来”,镇村干部走村入户的讲解引导能够“动起来”,政策宣讲将会更具有针对性,更“接地气”,更显实效。与此同时,党群干群关系也会在“土方法”的运用和互动中,更深更浓更密切。

(责编:孙爽、谢磊)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