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驻村帮扶也需谨防“越俎代庖”

孔德柱

2018年05月30日15:0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近日,记者在多省调研中发现,各地的驻村帮扶队伍在村级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多位受访基层党政干部和相关专家也提醒说,有的驻村干部在工作中“大包大揽”,这种“保姆式”帮扶将弱化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的基层管理能力,也可能产生脱贫攻坚任务结束后人员、资金、项目后继乏力,发展停滞等新问题。(据《瞭望》新闻周刊)

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驻村帮扶,是我国立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下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全国共选派277.8万人驻村帮扶,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解决贫困村基层领导和组织力量不足的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区部分驻村干部在驻村帮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矛头和倾向。有的以上级领导自居,把自己当“司令官”而非“参谋员”,在工作中“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较多,主动听取意见建议较少;有的总觉得村干部专业能力不足,不熟悉电脑操作,就“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有“保姆式”帮扶的倾向;还有的只注重短期效应,想当然发展“短平快”产业,“授人以鱼的多,授人以渔的少”。凡此种种都值得警惕,一定程度上弱化基层管理能力,扰乱了基层管理秩序,也不利于农村地区的长期发展。

深究驻村工作队员“越俎代庖”倾向的背后,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年轻人外出务工盛行,乡村“空心化”严重,村”两委“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导致部分村支书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基层管理能力和水平弱化;另一方面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相比村干部一定程度上拥有更高的学历、更多的资源、更熟悉了解掌握各项政策,难免会抑制不住”能者多劳“的冲动。当然也和部分驻村工作队员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准有关,存在把“帮扶”变“代管”,把“参谋员”当“司令官”的认知偏差。

驻村帮扶要谨防“越俎代庖”。对于驻村工作队来说,要进一步厘清自己的权责,转变工作方式,更加突出出谋划策式的“帮扶”,而不是越俎代庖式的“代管”,把管理基层的主导权交还给村“两委”。驻村干部也要时刻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切实做到定准位、不越位,做到位、不缺位,站好位、不错位。与此同时,要坚持“扶贫先扶志,扶志要扶人”的理念,注重村“两委”干部尤其是村支书的培养和作用发挥,通过强化精准培训、注重传帮带、实施“领头雁”工程等举措,全面提高村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补足他们在脱贫攻坚和基层管理过程中的短板和弱项,增强发展的后劲和底气。

《论语》有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相信,无论是村干部还是驻村工作队,只要大家都各司其职,各守其位,各尽其责,同心同向,一定能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