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消除人才评价的“繁文缛节”

胡军

2018年05月30日14:5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要通过改革,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习近平总书记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提出明确要求,对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人才评价作为“指挥棒”和“风向标”,决定着人才发现和培养的导向,影响到人才使用和激励的效果。怎样识别人才,如何评价人才,不仅事关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而且事关创新战略的驱动和发展。不可否认,当前人才评价机制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不精准、不适应的问题,不管什么行业、什么领域,对人才的评价都是把学历、论文、资历作为“硬杠杠”。有的重学历、轻能力,认为学历越高,人才的层次越高;有的重资历、轻业绩,只看在岗位干了多长时间,不看取得多少实绩;有的重论文,轻贡献,不管其从事什么岗位、作出多大贡献,只要没有论文,就挡在评职晋级的门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那种简单“以文识人”“以证取人”的人才评价机制,显然不利于调动各行各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对那些处在一线和基层的人才,往往是有才无“文”莫进来、有技无“证”难评上。针对这些问题,今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工作性质的人才细化评价标准,标志着简单地凭学历分高低、唯论文论英雄、按资历识才干的评价方式开始改变,一套科学精准、客观公正的评价人才机制正在形成。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既要有“高精尖缺”的人才,又要有“乡土实用”人才;既要有“象牙塔”上的人才,又要有“泥土堆”里的人才。这就决定人才评价不能简单地以学历、职称、论文为标准一概而论,对不同层面、不同行业的人才评价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而要坚持“干什么、评什么”,突出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的差异性,按照看品德比忠诚、看知识比能力、看业绩比贡献的要求,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机制,做到不同行业不同标准、具体岗位具体分析、各类人才分类评定。只有把工作实绩和社会价值作为主要标准,使人才评价标准更加接地气、更有实践性,才能引导各类人才在推动改革发展中干事创业,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术业有专攻,人才有专长。消除人才评价的“繁文缛节”,要围绕解决人才评价主体单一、专业不强、手段趋同等问题,在“谁来评、怎样评”的环节上下功夫。适应人才分布的广泛性和岗位的专业性,建立以“同行评同行、内行评内行”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作用。通过向用人主体放权,尊重用人单位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人才评价权限,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自主开展评价工作。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把人才评定的大门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兴职业等“体制外”领域打开,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切实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力竞相迸发,使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涌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 干越白丁文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