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

杨 军

2018年05月22日09:23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

  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通过向马克思致敬,向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向全党提出学习、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要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全面表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主要从理论和历史两个维度来阐述。

  在理论维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通过创建唯物史观,从物质生活条件出发考察人及其活动,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深入剖析,创建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立足人类解放,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索人类解放道路,科学说明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必然到来,强调人民在推动历史发展、实现理想社会和改变自身命运中的伟大作用,充满了对人民群众的尊重。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是消闲的空谈、书斋里的思辨,它志在“改变世界”,以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作为基本观点,揭示了人可以通过实践的途径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善于倾听实践呼声,自觉回答时代问题,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从而能够与时俱进、永葆青春。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特征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品质和强大活力。

  在历史维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说明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对于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一般地来自西方的理论,而是扭转、引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思想力量。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就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同时,通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艰辛奋斗,通过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定步伐,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了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了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了充分彰显。

  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三个方面的要求。

  学习。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坚持的前提是学习掌握。在当前,要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重点从九个方面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

  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凝聚着人类精神的精华,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反对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反对囫囵吞枣、食而不化。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中,逐步养成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通过学习,不断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运用。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着眼于运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要善于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等等,来观察时代、解读中国和治理中国,要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创新。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回答时代课题、形成新的理论形态中,构建了自身丰富的历史,也赋予自身勃勃生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史上最具震撼力的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包含的独特、艰巨和复杂,面临的种种难题和困扰,没有任何现成的理论来破解。当代中国要用马克思主义回答21世纪的历史课题、时代要求、人类走向,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可以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单纯地从文本或某些论断来解读马克思主义,而是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科学性、整体性和理论品质,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要求,从而把握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径,形成了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正是秉持这一科学认识和科学态度,中国共产党人焕发出巨大的理论创新能量。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开创性成就,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这一伟大实践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具有丰富的原创性内容,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编:张恬恬、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