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照亮时代新征程

——湖南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撷粹

2018年05月22日08:42    来源:湖南日报

原标题: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照亮时代新征程

■编者按

在日前召开的湖南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来自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负责人及相关社科部门专家学者,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实际,展开了深入广泛交流。为推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凝聚共识共为,湖南日报特刊发座谈会专家学者精彩观点。

把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向深入

宋智富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的开局之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站在新的起点上,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把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向深入,推动湖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一是要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要坚持认真学、深入学、反复学,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切实把握这些思想之间的理论联系和逻辑关系,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

二是要在宣传阐释上做文章。要用“小故事”讲明“大道理”,用“地方话”来吸引人,用“身边事”来感化人,务实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懂弄通用好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经常深入机关、企业、军营、社区、农村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干部群众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是要在真信真用上见实效。真学真懂是前提,真信真用是目的。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转化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做到“在马学马”“在马研马”“在马信马”,自觉当好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特别是要坚持政治原则、坚守政治立场,对于歪曲、污蔑、诋毁马克思主义的言行,要敢于亮剑、勇于发声、坚决还击。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一带一部”“三个着力”“守护好一江碧水”等重要指示要求,作为我们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行动。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问题深入开展研究,努力形成高质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服务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

(作者系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曾华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视野宏大、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创造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观点和错误态度作出了集中回应,对新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给出了明确答案。因此,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坚决批判和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是以真理的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理论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具有时代价值,而且在于具有穿越时空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就是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三是以实践的伟力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新。当前,我们党正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其中蕴含着理论创新的巨大动力、潜力和活力。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奋力谱写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作者系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教授)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

胡美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取得巨大的发展,就是因为我们始终没有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是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中国。

第一,马克思主义唤醒了中国人民一往无前的彻底革命精神。中国的革命精神其实始终存在,但以往的革命无非是为了分田地、免徭役以谋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并未有当家作主的彻底革命精神。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以这种彻底的革命精神武装全党,才领导中国人民赢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唤醒了中国人民的主人翁意识。马克思主义透射出来的人民群众主体精神深深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告诉人们,人民的解放要依靠人民自己,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救世主。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主体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第三,马克思主义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也曾提出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但都是建立在森严等级制度基础之上。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则是建立在服务对象人人平等的基础之上,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正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感染和鼓舞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和人民大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终生。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世界历史用一个多世纪的沧桑进程实践着马克思的伟大理想。在这个伟大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迈向强起来的现实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

(作者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及其启示

吴怀友

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今天,我们缅怀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不能忽略、忘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一本质。因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价值所在,而且是马克思理论创新的主要秘诀所在。

这种批判性,首先体现为它是在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积极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法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等的批判继承,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次体现为它是在批判揭露形形色色的错误社会思潮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马克思主义在它存在的半个世纪中一直同那些与它根本敌对的理论进行斗争。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在战斗中变得愈加巩固,愈加坚强,愈加生气勃勃”。第三体现为在批判改造不合理的旧世界秩序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党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先行。这就需要我们学习马克思推进理论创新的方法,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批判继承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资源,批判继承20世纪中叶尤其是本世纪以来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站在社会革命的立场上,旗帜鲜明地同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共产党领导的错误社会思潮作彻底的、不妥协的斗争;站在实践发展的最前沿,敢于突破旧的、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格局,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

(作者系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政治忠诚 坚守初心使命

王翔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回顾了马克思的光辉一生,对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世界意义做出了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衣钵传承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应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政治忠诚、坚守初心使命。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人是否有理想,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奋不顾身去拼搏、奋斗、献出自己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坚持政治忠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纪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只有忠诚于无产阶级政党,以无产阶级政党为核心,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政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政治忠诚是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是党员干部干净担当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这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政治忠诚赋予了时代内涵、提供了基本遵循。

坚守初心使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贯通我们党近百年奋斗历程的根和魂。坚守初心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价值追求,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和政治自信,昭示了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站在时代交汇点上,我们必须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认真审视马克思的“中国观”

易显飞

马克思十分重视对中国革命与发展问题的研究,在一些书信、著作中都曾论及中国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50卷中,直接提及中国的地方有800多处,其中仅《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就有90多处。

马克思关于中国的研究,体现出了他对于当时中国经济结构、政治架构、社会状态和思想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中国观”。马克思要实现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需要了解西方社会现状,也需要了解中国等东方社会现状;要研究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也需要研究中国等东方社会及其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由此,中国问题进入马克思的研究视野是必然的。马克思赞赏中国古代文明,并认为近代中国因闭关自守、停滞不前而落后于世界潮流。

马克思“中国观”是马克思基于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运用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等产生的颇有价值的思想。马克思“中国观”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与观点,对于当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思想上的指导意义与实践上的重要启示。我们应当认真审视马克思的“中国观”,以世界文明为“空间轴”,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轴”,以人民为“价值轴”,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资本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构的指导价值

彭焕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三次提到《资本论》,并特别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因此,我们不能不思考,《资本论》具有现实与时代价值吗?《资本论》与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没有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与中国发展实践的结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重塑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重要理论指南。《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在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中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解放的大思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起点。我认为 《资本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指导价值:

一、价值取向与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以往他也多次强调,《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因此,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以人民共富共享共福为目标、以人民生产力发展为基础、以人民全面自由发展为动力、以人民公有制为主体、以人民自主开放为战略、以人民国家(政府)调控为主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学术立场和宗旨,使之成为人民经济学,从而区别于以垄断资产阶级为中心的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

二、问题导向与揭示。具体说来:首先,《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基本层面和运行机制。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科学提炼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新理论。其次,《资本论》包含若干科学揭示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运行的概念体系,主要是劳动概念体系、资本概念体系和剩余价值概念体系。在这三大概念体系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只能是“资本的政治经济学”,而未来社会应产生“劳动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应以资本为中心或核心,而应“以人民为中心”、以劳动为核心,全面构建创新的理论体系。第三,《资本论》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规律和运行机制。其中既有适合任何社会的一般理论,又有直接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还有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需要拓展的理论。因此,我们要运用《资本论》的理论与方法论,构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新理论。

三、方法指引。《资本论》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体系、规律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均需要继续运用这一基本方法。例如,在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上,要辩证地认识和操作,既不能像凯恩斯主义那样片面地过分强调需求,也不能像西方供给学派那样片面地过分强调供给,而是要依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灵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针对性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作者系湖南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陈若松

马克思认为自然条件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具有先在性,自然界中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是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人类存在于自然界,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如肥沃的土地、鱼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所欲为地主宰自然,而是要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对马克思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最好诠释。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而人则是能动地改造自然界。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因此,新时代发扬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就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作者系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姓马”更要“信马”

刘晓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应有作用。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思政课教师“姓马”更要“信马”,所谓打铁还须自身硬,自己信才能说服学生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对真理孜孜以求的品质,要有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所说的那样,“搞马克思主义的人要有坚持真理的品格,不能像摆摊的小贩,天晴把摊子摆出来,下雨就收摊子”。越是在马克思主义受到攻击和质疑的时候,越发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与探索。这种理论自觉建立了,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来自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首先,不论个人的学术与专业背景如何,思政课教师必须形成和持有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提供重要的学科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治高度和深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其次,必须深入研究、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阐释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高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就必须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理服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只有我们自己具备了足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自己的底气足了,才能帮助学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对他们的影响,从而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上有所作为。

(作者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编:段晨茜、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