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向度

梁家峰

2018年05月08日10:35    来源:前线网--《前线》杂志

原标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向度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树立“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指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现实关照的实践指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面向世界的全球趋向。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向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进而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树立拥护核心的政治自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

首先,贯穿着坚定的人民立场,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重要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不忘初心、践行宗旨,贯穿着坚定的人民立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同,根本原因就在于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其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核。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根本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亲任组长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成立后,收到各地各部门提出上万条改革建议。面对从哪里入手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锤定音:“集中解决制度性的问题,集中解决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问题,集中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从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面取消以药养医、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到习近平总书记五年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等等,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不断依靠人民创造新时代伟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截至2017年10月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9万起,处理党员干部25.6万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218.6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267.4万件,立案154.5万件,处分153.7万人,其中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人,极大地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指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关照现实的实践指向

新思想引领新实践,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指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指向。

首先,它形成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是理论的重要来源。“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的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被焕发。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五年。

其次,它指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就在于其实践性。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经验就是,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通过加强理论武装指导社会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提出:“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条基本方略”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的具体要求。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任务,进行新实践,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统一思想,都更加需要新思想正确指引下的伟大社会革命实践。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面向世界的全球趋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面对云谲波诡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亮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体现了面向世界的全球趋向。

首先,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时就放眼全球,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前后跨度五百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以来,各国各民族的共产党人结合实践和时代条件的变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告诉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马克思主义受到一些人的质疑。面对国内国际的复杂情况,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他曾坚定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他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十分重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结合中国实际,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是对西方“历史终结论”的有力回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武器,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其次,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引领全球治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不同民族国家和不同意识形态,是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同,写入联合国多项决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当今世界,随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更加广泛地联系起来,全球化深入发展。但是,逆全球化运动也暗流涌动。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单靠一个国家无法有效解决,需要全球通力合作。在国际舞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出的中国声音,蕴含的中国智慧,提供的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受到西方有识之士的青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体现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智慧,树立了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推动了全球问题的合理解决,创新引领了全球治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梁家峰,中共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团长)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前线》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