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锦文
2018年05月06日08: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能力不足危险列为党在新时代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向全党发出了警示、提出了要求。我们党成立97年来,正是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成为一个本领高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而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但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也对党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提高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的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贫富分化、恐怖主义、地缘纷争、安全威胁等问题层出不穷,“民主赤字”“治理赤字”“发展陷阱”日益凸显。从国内形势看,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影响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硬骨头”还很多。面对错综复杂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亟须提高应对能力。
亟须提高形势预判能力。科学判断形势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宝贵经验。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尚未充分认识到国内外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仍满足于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对风险挑战的研判能力明显不足;看不透形形色色现象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在错综复杂形势面前一筹莫展、无所作为,有时甚至自乱阵脚、迷失方向。对于这些党员、干部来说,提高形势预判能力已成为一个紧迫课题。要引导他们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善于拨云见日,学会观大势、谋大事。
亟须提高统筹协调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善于把握全局、整体部署、科学统筹,这就迫切需要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缺乏统筹兼顾、注重平衡、多方协调的意识和能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能力明显不足。有的习惯于用单一思维看问题,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不时出现;有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开展工作找不到症结、抓不住重点。应当认识到,只有具备战略思维能力,才能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只有具备辩证思维能力,才能科学分析矛盾、善于解决矛盾,抓住事物关键、找准工作重点,有效推动事业发展。
亟须提高驾驭风险能力。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时出现的风险隐患,对党员、干部驾驭风险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内外兼顾、趋利避害的能力,化危为机、开创新局的能力,把握方向、规避风险的能力都还不足。有的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不能与时俱进地分析风险、应对挑战;有的不能掌握应对复杂形势的主动权,面对突发情况容易陷入被动应付,甚至掉入别人精心设置的陷阱。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驾驭风险能力,与时俱进地认识和把握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颠覆性风险的底线,从最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的结果。
提高履行新时代历史使命的能力
经过长期接续奋斗,特别是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砥砺奋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和克服能力不足危险,不断提高履行新时代历史使命的能力。
亟须提高把握机遇能力。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善于抢抓机遇非常重要。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良机;错失了,就是挑战。今天我们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各地方各领域都在快速发展变化,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尽快提高把握机遇的能力。然而,有些党员、干部反应迟缓,缺乏抢抓机遇的主动性和精气神。有的只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看不到祸福相依、危中有机;有的不善于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抢抓机遇的能力,不时出现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情况。党员、干部要全面分析、正确认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既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又努力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机遇,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亟须提高改革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但是,面对改革创新的时代大潮,有的党员、干部受落后思想观念束缚,不敢打破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有的缺乏改革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不想改、不善改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面对难啃的“硬骨头”,一些党员、干部缺乏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存在本领恐慌。要引导和推动党员、干部改变传统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敢于自我革命,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亟须提高狠抓落实能力。“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深入学习、认真贯彻中央精神不能空喊口号,而要努力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结合实际、深入调研,形成符合中央精神的具体举措,并在实施中见成效。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喜欢搞形式主义,图虚名、务虚功,不愿扑下身子、一抓到底。还有的党员、干部虽然学历高、接受新事物快,但实战能力差,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态的经验不足。这些都是狠抓落实能力不足的表现,不利于履行好新时代历史使命。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作风,让广大党员、干部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真正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同时,要强化责任落实和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措施出台一个就贯彻落实一个。
提高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能力
只有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才能确定正确的战略、策略、政策和办法,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和社会前进。也就是说,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需要采取的战略、策略、政策和办法也要发生变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但也对我们的事业发展和工作开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些党员、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应对能力不足的问题。
亟须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思路和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断增强科学发展能力,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对什么是科学发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认识还不透彻;有的党员、干部看不到新时代不仅要继续推动生产力发展、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要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就需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认识、工作方式、体制机制问题,切实推动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路径和考核导向等的转变,加快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亟须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使命扛在肩上。当前,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尤其需要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做起,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但现实中,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有的宗旨意识不强,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够,漠视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服务水平不高、担当精神不足,碌碌无为。对于这些党员、干部,要教育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和担当精神,努力练就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亟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相伴随,我国社会也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传统社会管理加快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要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相比之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没有实现理念转变、能力提升,还在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有的不会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导致潜在的矛盾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不能及时化解;有的不会运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的方法,导致原有矛盾没有解决又产生了新矛盾。针对这些问题,要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作者为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06日 05 版)
相关专题 |
· 重要评论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