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理上网来·改革再出发】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入新境界

马峰

2018年04月28日14:5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步入新时代的重要思想标志,其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完备的制度、高效的运作、科学的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标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深刻影响国家发展的制度构建。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建构过程中,经验性的总结和推广,勇于试错和犯错是推动治理和管理创新的时代特色。但是,当改革开放走过40年后,随着我国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与改革之初“温饱”和“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已经明显的不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阶段,政治上,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上,增长模式要转变,传统的模式无论从资源到环境,再到人口的结构都难以为继;社会上,社会成员利益诉求日益多元,不断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成为社会不同阶层成员的普遍共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强烈;文化上,人民需要更高雅的文化,传统文化需要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文化自信要与强起来的时代匹配;生态上,人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提高。

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党的全面领导,建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治理体系和治理关系,形成高效完备、运行顺畅、专业系统的机构体系;有利于进一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取制度红利;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抵御和防控风险的能力,实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匹配,为新时代谋篇布局,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更加聚集的制度效应,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促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增长奠定机制动力。

一个完备、创新的治理体系是推进各项改革的制度保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和理论一再证明,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不只有一种形式,“条条大路”可以“通罗马”。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伴随着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中国制度的现代化魅力也日渐彰显出它的国际意义。中国集中、统一、高效、民主、法治的治理体系,在后危机时代纷乱的各国治理变革中,更彰显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创新治理体系所代表的中国智慧。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治理的本质底色。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的最基本的哲学思想。不论在发展的各个时期和阶段,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中国治理的基本立足点。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牢牢把握基本国情是中国治理的最大实际。我们国家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治理的总依据和最大的实际也是立足于我们的基本国情,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立足本国国情求治理之道,求发展之策,这是中国智慧带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价值。国家治理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复制,一定要探索和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治理之道和发展之策。可以借鉴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但是绝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全面深化改革立足顶层设计是中国治理的创制性发展。中国治理的重要特征是创新,而创新的表现是制度的创制与开拓。在任何国家和历史发展阶段,当进入一个制度成熟与社会稳定发展的时期,任何具有创制性的制度设计和改革,都需要领导者具有更大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法治中国深入人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为人民所熟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理念和词汇的背后,是中国治理的创制性发展。紧跟时代潮流,紧抓问题本质,敢于刀刃向内,推行自我革命,以人民利益为唯一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在“五位一体”的建设和改革推进中,取得成效,引起世界惊艳的重要中国智慧。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向更加成熟、定型的新阶段。这个过程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更加成熟和定型。面向新时代发展的历史阶段,建设更加高水平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中国国家治理标准化体系和中国国家治理价值是中国治理进一步从创新到创制的标志。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万鹏、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