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一法两战略”视角下网信军民融合思考

申荣

2018年04月23日15:0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就是中国强起来的时代,就是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的时代。网络强国是中国梦强国梦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网络强国战略部署,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2016年12月27日《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发布,2017年3月1日《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发布,2017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施行,从顶层设计和基本规范方面,更加清晰了网络强国的轮廓构架,为推动网信事业发展,建设网络强国标定了重要航向,也成为新时代在更高起点谋划网信军民融合的重要基础。当前是网信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网信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与要求,有必要研究“一法两战略”对网信军民融合的法律支持、需求牵引和使命要求,以支持创新新时代网信军民融合方略,擘画网信军民融合美好愿景,加速网信军民融合向纵深推进。

一、《网络安全法》确立了网信军民融合的重要法律支持

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对加快网信军民融合立法进程提出了时代要求,必须依据我国相关基本法,尽快建立健全网信军民融合政策法规,推动网信军民融合事业在法治化轨道上快速前进。《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是我国网络安全的基本法,在支持网信军民融合事业全面推进、标准确立、人才培养、军民联防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法律依据。

(一)《网络安全法》为推进网信军民融合事业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网络安全法》明确,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国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等。这些针对网络安全的总的规定,都确定了国家是维护和保障网络安全的主体主角。军队作为国家安全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其他网络安全力量共同构建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应对网络安全风险、威胁、攻击、破坏等,是符合《网络安全法》精神的。因此,《网络安全法》实际上确立了推进网信军民融合事业的法律依据,成为习主席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法律体现之一。

(二)《网络安全法》为网信军民融合的标准规范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构建统一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是网信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推进网信军民融合事业的重要基础。《网络安全法》明确,国家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这就确定了国家在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方面的主体地位,军队作为国家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相关标准体系建立,也就有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同时,《网络安全法》还明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有关网络安全管理以及网络产品、服务和运行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支持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参与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等。这些规定中,关于军队参与网络安全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的职责没有明确,因此,也就提出了研究制定这一方面相关政策法规的需求。

(三)《网络安全法》为网信军民融合的人才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依托地方院校教育,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是网信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2016年4月19日,习主席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网信领域可以先行先试,抓紧调研,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要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把优秀人才凝聚到技术部门、研究部门、管理部门中来。”《网络安全法》明确,国家支持企业和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教育与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促进网络安全人才交流。这些关于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规定,为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制定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四)《网络安全法》为军民合力维护网络安全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军民联防共守成为基本形式。《网络安全法》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等的责任义务,为创造网络空间军民携手联防的基础条件,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例如,《网络安全法》明确,网络运营者应当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安全风险;在发生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网络运营者应当履行安全保护义务,其中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等。这些规定明确了网络运营者保护网络安全的具体法律责任,为开展军民网络安全防卫合作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国家网络安全力量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义务”,依法从网络运营者那里获取网络安全威胁信息,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供了网信军民融合的重要需求牵引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是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筹划和指导网络空间安全工作的总方略,其明确的安全形势、安全目标、安全力量、安全行动、安全支撑等方面,为开展网信军民融合提供了重要的需求牵引,明确了网信军民融合的重要着力点。

(一)《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明确了网络空间安全具有“新的大安全”特性,规定了网信军民融合必然成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途径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指出,网络渗透危害政治安全、网络攻击威胁经济安全、网络有害信息侵蚀文化安全、网络恐怖和违法犯罪破坏社会安全、网络空间的国际竞争方兴未艾,网络空间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陆地、海洋、天空等实体空间发生战争,由于距离因素制约,战场往往局限在一定的边境范围,前方战火硝烟,后方歌舞升平情况也多有发生。但是,网络空间发生战争,由于其广域渗透、光速抵达,各种行为主体在网络空间舞台亮相角力,战场范围极大拓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能纳入其中,任何一个节点的突破,都可能带来大面积网络瘫痪,使得网络空间安全内涵质变、外延广阔,涉及了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全部内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城市安全,甚至人身安全,交织在一起,呈现新的大安全的显著特征。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不能孤立地从信息系统或单纯网络的角度考虑,必然是网络空间安全涉及到的人员、技术、资源诸要素联动的军民携手联防行动,客观上要求把网信军民融合作为基本途径。

(二)《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出了清晰的网络空间安全目标任务,明确了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网信军民融合事业的主次方向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出了“推进网络空间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的战略目标,和“坚定捍卫网络空间主权、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打击网络恐怖和违法犯罪、完善网络治理体系、夯实网络安全基础、提升网络空间防护能力、强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战略任务,强调“采取包括经济、行政、科技、法律、外交、军事等一切措施,坚定不移地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从上述战略目标任务的内容构成看,实现网络空间和平、安全的目标,成为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网信军民融合目标的主要指向,遂行捍卫网络空间主权、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提升网络空间防护能力,成为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网信军民融合任务的主要指向;而《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出的其他战略目标任务,则成为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网信军民融合目标任务的辅助内容。概括起来说,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网信军民融合的主要指向,就是构建军民一体化的网络空间安全防卫战略体系和能力,有效控制网络空间军备竞赛等威胁国际和平的活动,有效防范网络空间冲突,保障网络和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捍卫网络空间主权和安全。由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从顶层解决了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网信军民融合事业的用力方向和强度问题,为开展相关网信军民融合工作提供了遵循。

(三)《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勾勒了网络空间安全体系架构,提供了网信军民融合的重要抓手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尽管没有把网络空间安全体系作为一个单独内容提出来,但实际上隐含地系统提出了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的构成,主要围绕捍卫网络空间主权、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强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加强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夯实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强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等方面,构建相对独立的多个综合安全力量体系。这些力量体系为网信军民融合提供了契机,其中两个综合安全力量体系成为突出抓手:一是网络安全防护力量体系。也就是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网络强国相适应的网络空间防护力量体系,大力发展网络安全防御手段,及时发现和抵御网络入侵,铸造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坚强后盾。二是网络安全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聚焦核心技术突破,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着眼规范网络空间行为,加强网络安全标准化和认证认可工作,建立健全国家网络安全技术标准体系。

三、《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提出了网信军民融合的重大使命任务

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条件。《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全面宣示中国在网络空间相关国际问题上的政策立场,系统阐释中国开展网络领域对外工作的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行动要点,是指导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参与网络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战略性文件。《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提出了网信军民融合的重大使命任务。

(一)塑造安全与繁荣并举的网络空间国际态势

《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指出,网络空间给人类带来巨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课题和挑战,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成为攸关各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全球关切,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各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对全球网络空间建设提出安全发展并举的时代要求,必须保持数据经济健康发展、强劲发展,同时努力加强网络安全。适应这一时代要求,在推进全球网络空间建设中,网信军民融合应把有效塑造安全稳定、繁荣发展的网络空间国际态势作为重要使命任务。

(二)保障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扎实稳妥推进

《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指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倡导和平、主权、共治、普惠作为网络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本原则,推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这代表了网络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各国爱好和平发展的人民的愿望。落实方案、实现愿望,必须是实力+技巧。没有网络空间的数字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中国推进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努力,就像在沙滩上建高楼。网信军民融合,必须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着力构建网络空间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突出加强网络空间国防力量建设,不仅有效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且为按照中国方案推进网络空间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坚强后盾。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障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按照中国方案扎实稳妥推进,也就成为网信军民融合的重要使命任务。

(三)促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15年12月16日,习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思想,成为《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的核心要义。《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指出,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维护网络空间和平与安全,促进开放与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涉及网络空间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最根本的是离不开安全稳定、繁荣发展的网络空间这个基本依托。没有安全稳定,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失去了保障;没有繁荣发展,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失去了动力。网信军民融合,以网络空间安全需求牵引数字经济发展,以数字经济发展增强网络空间安全保障,成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内容,具有特殊价值、特殊地位。从这个意见上讲,网信军民融合应担负起促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使命任务,在共同推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的过程中,把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统一起来。(作者系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孙爽、刘圆圆)
相关专题
· 《网信军民融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