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寻军民融合之策,谋划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王桂芳

2018年04月23日14:5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与呼吁,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热议与共鸣。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具时代代表性和先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本质属性和信息社会的基本形态决定军民融合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义、应在之义,是应时之举、顺势之方。习主席提出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之后又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中国依循网络社会运行的新逻辑对自身安全发展道路的新探索,以及对网络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思考,旨在实现双手合四拳,协同发力建设网络强国和建立网络新秩序的目标追求。

一、强基:固网信军民融合之本

网信军民融合,植根于中国深厚的土壤和特殊的国情。中国作为网络大国,拥有7亿多网民和深具潜力活力的市场,以国家安全需求为牵引,以国家发展为依归,从技术、产品、市场、人才、资本、信息和机制等各要素展开融合,明确出发点,强固立足点,打好网信军民融合的基础。网信军民融合的基础可概括为力、技、制、略四个方面。力即力量,主要指将军民各自分散的力量优化整合后形成合力。技即技术,主要指高新技术、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制即制度,核心是内部的法律制度和外部的条约规章。略即战略,主要指对国家安全发展全局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的纲领性政策文件。打牢这四个基础,网信军民融合便有了可靠的基础保障。

网信军民融合之力涵盖军地各行各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网信军民融合有分工、有协同、有合作。军民长期分属不同领域,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网信军民融合需采各家之长,弥彼此之短,长短板互补,各有所用,用有所得。网信军民融合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筹安排下,首先需要厘清各自的资源、条件、范围、强弱项和能力边界,以及军民融合过程中可能合作的领域和可能获得的效益,在此基础上整合力量资源,建构过硬的专业人才团队,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经济交流和技术分享,打破信息鸿沟和数据鸿沟,形成联防联控,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为网信军民融合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现代95%的高技术兼具军民两用特性。网信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不仅引领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而且决定国家战略竞争的高度和深度。人类已进入第四次技术革命时代,中国顺应全球化大势,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性机遇,顺利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网信军民融合以创新为驱动,建立以企业为中心、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借改革强军和科技兴军之机,打通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管理服务与国防的渠道,调动和释放军民联动、融合的创造力,通过产业创新牵引技术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军民共享共建提升科技实力,助推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通过技术优势建立产业优势和安全优势,形成完善的互联互动技术链和产业链,建立完整的安全和发展链,为军民融合提供可信的技术保障。

网信军民融合制度建设是新时代的新议题和新挑战。中央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出战略决策,进行了整套顶层制度设计,结合网信“十三五规划”和军队建设“十三五规划”进行了战略部署。网信军民融合制度设计就绪后,相关政策也在不断跟进、充实和完善,未来需要在制度的配套和协调方面持续用力。《网络安全法》出台后,网络空间行动有法可依,同时可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修正完善,并出台军民融合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网信军民融合在制度框架下依法依规执行,体现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为军民融合提供可靠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网信军民融合策有力、略有方。军民融合思想2015年提出,十九大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网信军民融合以富国强军为牵引,与其他战略相配合,构建成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结构体系和系统体系。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多个战略,军民融合战略皆可参与渗入其中,尤其与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渗透,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等目标相互促进,推动互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军民融合提供不可或缺的政策保障。

二、探要:抓网信军民融合之魂

网信军民融合指向全领域,投射面宽、覆盖面广,需把握融合之要义和要害。网信军民融合之要在于,融才、融智、融资源,合心、合力、合机制,在重点领域和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在体制机制方面主动创新,借国家经济转型和军队深化改革之机,建立协同登峰、共促崛起的新格局。

网信军民融合是一项复杂的、需要长期经营的系统工程,一段时间内需要在一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选择突破。国防科技工业是大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可以此为突破口通过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建立小核心、大协作的国防科工体系,推动国防科技和网络武器装备发展。与此同时,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3D打印等新兴IT技术和前沿尖端技术方面,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统一技术标准,对高新技术发展进行总体布局,强化基础性、前沿性和针对性技术理论研究,促进两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在网络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彻底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网络战略被动的局面,助推生产力和战斗力双双跃升,从根本上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网络空间军备竞争日趋激烈,网络武器研发和运用成为检验网信军民融合水平的重要尺度,需要在网络武器的储备、发展和技术先进性等方面取得可见的成效,确保全天候全方位感知和有效防护,对网络强国形成有效的威慑,在大国网络博弈中占据有利位势。

网信军民融合的现状是:军民二元机制,军地自成体系。长期以来,军民在各自轨道上运行,且有各自不同的标签和归属,为军民深度融合带来了现实的障碍。军民融合战略出台后,需打破以前的思维定势和原有格局,建立网信军民融合协调机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明晰行动程序,畅通协调渠道,打通军地、公私界线和壁垒,推动军工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从根本上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激发军民的活力和创新力,将之前独立的两个领域归于同一,为同一目标协同努力,形成有机协同、有效衔接的运行机制。

三、问道:求网信军民融合之策

互联网的本质属性就是联通、互动和协作。网信领域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孕育着新的战斗力。网信军民融合以联通、互动、协作为核心手段,同时辅之以其他手段,从计划到行动跨越、超越军地、公私,形成有分工、有配合、有协调的建网、用网和护网模式。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合”,即融合、联合、耦合。融合主要体现为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之融合;联合主要体现为人才、资源之联合、互补和优化组合;耦合主要体现为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间的耦合越来越紧。通过这三个“合”,可实现融合打基础,联合求突破,耦合强实力之效。网信军民融合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深厚的传统架构,需要相关部门和产学研相关机构探索灵活多样的军民融合路径,开创网络社会发展新局面。

网信军民融合路径核心在于:以点带面,多点突破,形成完善的组合和链接,带动军民全面突破、整体提升,建立起明显的战略优势。点是一系列事关网络安全发展、多部门合作攻关的重大工程项目尤其是重大专项工程项目,通过建构起系统性的研发项目,配套推进,并将这些点连成纵横交织的线和网,凝聚和释放各项目的活力和能量,使互联网经济和网军发展有机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体系。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最大变化在经济领域。在世界经济持续萎靡、中国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历史性关口,网信军民融合可借助新技术,在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方面实现有机融合,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释放网络经济的活力,合力提升网络生产能力,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牵动世界经济走出困境。与此同时,网信军民融合还需聚合力量和技术,联合助推网络武器装备升级换代,通过联培联演联训,增强网络攻防慑能力,提升网军战斗力。

网络社会形态仍在发展,人与信息、网络的互动还在不断演进和深化。网信军民融合原则上秉持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双向促进、共同发展。美国的GPS先军后民,最后推广应用。在一些利益和市场导向的领域,我国可先从民、从商开始,可让一些重要的技术先储备研发,成熟后再延伸、扩大到军用和通用。我国许多军转民、民参军项目可由军建民用、民建军用向军民共建共用拓展,推进军民技术成果双向转化、军地双赢。人工智能在军民两用领域前景广阔,由民企发展推向军用,军民合力推动,使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共同受益。在网络领域,政府是看得见的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网信军民融合可探索政府和市场、企业配合携手的行动模式,建构起指挥、管理、服务等良性互动的格局,产生综合集成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效益,促进国家经济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国家网络安全。

四、定向: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之愿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对商业运作模式、政治治理方式、社会运行状态和战争行动样式等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国际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安全治理因此成为国际政治的新议题。网络空间是一个无国界空间,网络社会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需要文明的理念来引领、导向和定舵。真正的网络强国必然蕴育于网络文明中,必然引领先进的时代价值。中国作为传统文明古国,兼收并蓄,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对网络世界治理提出了自己独有的创见和先进的理念。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世界合作共赢提出了中国方案。2015年,习主席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重在建立网络空间新秩序,携手共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防止出现网络无政府状态,形成井然有序的网络社会,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网信军民融合的导向非常明确,对中国来说就是实现网络强国,对世界来说就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进而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网信军民融合战略实施关注时代特征、世界发展大势和网络安全形势,重点把握“双促进”和“一统一”,即安全与发展、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双促进,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形成军民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融合保障。

网信军民融合,既是信息时代崛起中国的内治方案,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外部借鉴,共同探索国际网络治理的可行路径,实现普惠、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社会发展形态。进入21世纪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基于世界各国尤其各大国自身的政策、难题和困境,也基于世界进入了网络信息主导的新时代后衍生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面对复杂的世界政治、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势,以及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中国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与世界各国齐心协力,缓解大国安全困境,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网信军民融合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通过小融、内融促大融、外融,打击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遏制网络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破坏活动,争取平等的网络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合作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要基于两个结合,即中国经验和世界经验相结合,特殊国情和普遍规律相结合,建构起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对世界有借鉴的网络强国之路。中国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分量日益加重,对国际网络治理的主张和理念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同和赞赏,为建立网络空间新秩序提供了明确的价值目标。数字经济不仅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业态,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不仅是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也成为世界各国的公敌,需要国际社会联合共同应对。中国与美国开启的执法与网络安全对话,与金砖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的网络安全对话和合作,旨在建立良好的网络合作关系,用好网、护好网。网络社会仍在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坚定不移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建立晴朗的网络空间,维持良好的网络生态和稳定的网络环境,使网络造福中国和世界。(作者系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孙爽、谢磊)
相关专题
· 《网信军民融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