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在党的十九大外交思想指引下

加紧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质性发展

李尚杰

2018年04月23日14:5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进步潮流,着眼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准确研判当今世界形势和国际格局的全局性、规律性、阶段性特征,以及总结五年来外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大思想理念,为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的新征程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加紧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质性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

一、两个“构建”思想: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的新蓝图

两个“构建”的思想,鲜明指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和实现路径,反映了世界大势和人心所向,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大势。2013年3月,习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时,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作了明确阐述,“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因此“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两个“构建”的思想,基于对当今时代特征、世界政治总格局以及两者互动关系的深刻把握和对人类命运与共、兴衰相依现状的准确判断,是对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和主动顺应。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人心所向。二战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面对西方殖民大国的威胁,面对国际法当中殖民统治合法性的现实,共同发出和平共处的声音,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二战胜利70多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过不懈探索和艰苦奋斗,创造了自身发展的奇迹,为自己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推动国际形势朝着和平发展的方向迈出扎实步伐。但冷静来看,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艰难的爬坡之旅。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国际规制主导权,仍在不断侵蚀各国和平走向未来发展的道路。世界范围内,霸权主义仍然盛行,各国经济发展面临困局,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任重道远。随着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推进,国际社会进入格局调整、体系变革的关键阶段,构建新秩序获得难得机遇。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科学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的倡议,代表了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心愿,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求发展、求民主、求安全的“最大公约数”。以“两个构建”理念擘画新时代中国外交新蓝图。两个“构建”的思想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层面的宏大理想和长远目标,涵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关于世界政治、全球治理、安全格局、文明交融等方面的战略规划和推进策略,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历史担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家层面的具体抓手和实现路径,核心在于重视国家这个行为主体在国际新秩序构建进程中的主导地位,倡导相互尊重的交往准则、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合作共赢的实践导向,不断扩大我们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进而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开道路、积累条件。两个“构建”彰显中国的国际政治引领力。近年来世界局势急速变化、各国发展方向迷茫、普遍缺失动力,但中国仍保持了快速发展和崛起的势头。中国的成功使得世界以更大的热情关注中国智慧,希望学习借鉴我们治国理政的经验,希望我们更多地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国际责任,共同提出和实施解决发展与安全两大问题之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以更加宽广的人类视野、更加深刻的全球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深入思考人类往何处去、世界往哪里走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两个“构建”的外交战略思想。这一思想以科学、朴素的风格,求实、创新的导向,普惠、平衡的方案,得到世界的极大关注、赞同、学习,促使各国以更具开放性、建设性、变革性的思维思路来看待和谋划自身发展、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全球治理,集中彰显了中国日益强大的国际政治引领力。

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两个“构建”思想中国特色的集中反映

2015年12月,习主席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通过一年多以来的反复阐释和实践探索,这一理念获得了世界各国认同,产生了巨大国际影响。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它鲜明反映了两个“构建”思想内含的中国特色。首先,它是“和合”中国思想底色在网络空间的传承生发。当前,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出现保守主义、孤立主义、反全球化、民粹主义等狭隘思想的回潮逆流,迟滞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侵蚀了世界政治良性互动发展的根基。两个“构建”思想内在的求和平促发展、公平正义、互利共赢、命运与共等要素,着眼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共处、合作发展,是对这些狭隘思想的有力驳斥和反击,是符合世界大势、时代潮流的因应之策、主动之为,反映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中国传统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崇高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带有鲜明的“和合”思想底色。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公平开放、多元多极的属性,在本质上与“和合”思想相近相通。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主席强调在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过程中,要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这些表述,既有“和合”思想底色,又立足当下环境、结合网络特点,是一种创造性的延续和发展。其次,它是“包容”中国理念在网络空间的丰富拓展。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杂体系。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日益错综交织的累积、叠加、融合,将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既有可能推动人类文明产生飞跃式的跨代发展,但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全球社会整体性、系统性的失灵乃至崩溃。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复杂形态,急需改变世界只由一两个国家主导的旧思维,以更富包容性、可持续性的体制机制来开展平等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两个“构建”思想主张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体现出来一种深刻的包容意识。习主席强调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应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由大家商量着办,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个主体作用,不搞单边主义,不搞一方主导或由几方凑在一起说了算;倡导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这些表述,充分反映出中国以开放包容姿态与各国一道努力的立场,又准确把握、聚力释放网络空间“生而平等包容”的潜力潜势,共同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助力人类文明走向新的发展高峰,是对“包容”中国理念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外延的进一步拓展。最后,这是“负责任”中国方案在网络空间的具体实施。面对当今世界挑战频发、持续动荡的严峻现实,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需要更加负责任的、为整个世界“鼓与呼”的解决方案。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提出中国方案:倡导所有国家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地参与到全球治理当中,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强调每个国家的发展不一定遵循某一种特定的模式,而是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国情、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始终将全人类的前途命运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通过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力解决世界面临的“三大赤字”问题。这些,都内在地包含在两个“构建”思想体系当中,展现了一个务实真诚、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来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贯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种为最广大人民负责任的倡议和方案。习主席指出,中国促进互联网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倡导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这些都表明,“负责任”始终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主线,不论是在推进两个“构建”思想落地过程中,还是在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国始终坚持承担更大国际责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善尽义务、多作贡献,推动人类社会长治久安、人类文明绵延生息。

三、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质性发展

进入新时代,面临新机遇,我们加紧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要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围绕中国外交两个“构建”总目标,把准政治方向,突出关键领域,抓牢重点项目,创新思路方法,聚力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落实到网络空间的建设治理上,使网络空间成为各国开展国际合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广阔舞台,为推动发展、维护安全提供重要动力。

一是着力增强政治引领力,占据思想道义的“制高点”。牢牢抓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核心理念,借助双边交流、联合国、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多样化渠道和平台,积极阐释习主席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四项原则、五点主张等重要思想,深化理论研究,大力开展舆论新闻宣传,创新方法手段,着力在合作与竞争、共处与对立的平衡上,在中国特色与普遍实践的结合上,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线下与线上、单轨与多轨的综合融合上下功夫,推动这一理念获得更加丰富的内涵,厚植更加扎实的土壤,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理解和认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推动全球网络治理体系变革中发挥好稳定的、建设性的政治引领作用。二是坚持把握关键原则,打造协同发展的“熔铸点”。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要在原则层面为各国交流合作圈定范围、奠定基础,推动世界各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各国思想理念、发展战略、行动规划的有效对接,使各国在网络空间的协同发展更加紧密、更加牢固。首要是坚持尊重网络主权原则。这是网络命运共同体建设网络的前提和基本出发点。网络空间不是绝对自由之地,共同体建设不允许模糊国内事务与国际合作之间的界限。网络空间的所有活动同样适用《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尊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网络空间的全面完整应用,以尊重网络主权为基础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建设。同时要高度关注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并且呈现加速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的趋势,特别是当前网络空间的实力强弱差异巨大,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难以有效应对高强度的网络攻击。在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持续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培育一种对全人类生死存亡、长治久安负责的理性态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推动网络安全技术、执法、反恐等具体合作项目,不断探索创造新的合作增长点,以不断深入的合作促发展保安全,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建设与新安全观相适应的网络空间全球安全制度设计,为世界范围内的整体网络安全提供体系化保障。三是努力探索创新路径规划,发展培育全球治理的“撬动点”。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应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把握既推进合作又管控和转化分歧、既瞄准问题又突出秩序构建的原则,牢牢把握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等总体目标,落实好《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中明确的和平、主权、共治、普惠原则,突出联合国作用、信息技术应用、互联网管理机构设置、核心资源分配、和平利用网络、网络反恐等重点敏感议题,在顶层和源头为推动构建以规则为基础的网络空间秩序做好规划、驻牢“撬点”,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者系《网信军民融合》战略论坛特聘研究员)

(责编:孙爽、谢磊)
相关专题
· 《网信军民融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