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进新时代网络空间安全工作

申荣

2018年04月23日14:0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党的十九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确立了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安排,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总依据、总遵循。推进新时代网络空间安全工作,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网络空间安全工作实践,更加突出党的统一领导,更加突出关键能力建设,更加突出支撑保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突出军民融合的网络空间安全之路,更加突出网络空间安全手段智能化发展,加速推进新时代网络空间安全建设,支撑保障如期建成网络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更加突出党对网络空间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网络空间安全工作,涉及党政军系统、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每个公民,渗透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各领域,虽名曰网络空间安全,实则远远超出网络空间范畴,是一个综合安全,牵其一发而动国家安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安全都有着密切关联,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网络空间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才能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推动网络空间安全工作加速前进。

(一)加强网络空间安全的党组织建设

目前,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领导管理体制,受到行业领域、职能分工的限制,条条块块的现象不可避免,单纯依靠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的办法,难以适应网络空间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广泛性和时效性要求,必须依靠和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由于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包括主要的互联网公司,都拥有了党的组织,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关层面、重大任务的跨领域、跨部门网络空间安全工作专项党组织,由各相关部门、单位、企业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参加,重在推动各级工作、协调各个方面,加快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网络空间安全工作的战略部署,担负起对网络空间安全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和督导作用,克服领域、部门限制导致的工作低效率。

(二)贯彻“一法两战略”的基本要求

加强党对网络空间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需要有一个总的稳定的遵循和工作指向。目前,应把“一法两战略”置于这样的地位。近年,我国及时推出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中国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简称“一法两战略”)等顶层指导文献,从总体设计和基本规范上,明确了网络空间安全工作蓝图,体现了党中央和习主席关于网络空间安全的战略意图和决策部署,与党的十九大对网络空间安全工作部署与要求相一致。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的党组织和各网络空间安全工作专项党组织,应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一法两战略”的基本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理顺各种关系,着力推进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塑造有利的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三)发挥党在重大决策中的把关作用

加强党对网络空间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应着重把好“三关”。一是关键岗位的选人用人关。不仅本部门、本单位党组织要发挥作用,网络空间安全工作专项党组织也要发挥重要作用。二是重大投资项目的网络安全关。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必须首先考虑网络安全问题,凡是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的情况,必须纠正;否则,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和网络空间安全工作专项党组织,坚决行使一票否决权。同时,对因考虑网络空间安全因素而增加经济成本的情况,应给予一定政策的倾斜和适当形式的补偿。三是网络安全事件的协调督导关。当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时,应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安全工作专项党组织作用,实现无隶属关系的部门、单位以及企业之间的横向高效协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更加突出网络空间安全的关键能力建设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考虑相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因素,牢牢抓住关键能力建设,带动整体安全能力跃升。

(一)锻造实战化的网络空间应急应战能力

网络空间平战一体、军民一体的特征显著,必须保持一支与维护网络空间安全需求相适应、规模适度、可快速扩容的常备力量,以应对战争和突发情况。这样的常备力量应具备四种能力:一是网络空间值班巡逻能力。能够有效掌握网络空间安全重大情况,实时监控网络空间拓扑结构、动向动态,常态运用网络空间 “战备巡逻兵”,针对网络边防关口、重点要害目标,全天候侦巡,始终保持高度戒备状态。二是网络空间风险消除能力。能够及时查找和发现已方信息网络和系统的漏洞、潜伏病毒等安全隐患,并及时通报、修补和查杀,力争把网络空间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三是网络空间应急处置能力。能够高效协调军地网络安全相关力量,对网络空间重大安全事件快速响应,妥善处置,始终保持网络空间态势总体稳定。四是网络空间战略威慑能力。能够保持对主要对手可信可靠的网络空间战略攻击能力,以及拥有令主要对手关键攻防手段失能或大幅降效的技术手段,确保能慑能战,以战止战。

(二)锻造泉涌般的网络空间技术创新能力

网络空间对抗,最根本的是技术对抗,必须确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思想,坚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始终保持技术创新的加速度。要加强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人才培养,依托国家教育体系,重点增加大学、高中、初中的网络空间安全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激励措施,建立网络空间技术人才全程选拔和培养机制,厚实人才土壤。要加大网络空间安全风投力度,借鉴美国DARPA的成功经验,建立中国特色网络空间安全技术风投管理机构和风投基金,加快网络空间安全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创新。要加快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发展,统筹好国家网络安全需求和IT企业产品网络安全需求,引导鼓励一大批IT企业积极投入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创新,推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始终保持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

(三)锻造高效率的网络空间国防动员能力

高效率的网络空间国防动员能力,既是打赢网络空间战争、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也是破除敌人幻想、遏制网络空间战争的威慑手段。要着力创新国家网络空间力量的战时使用方法,探索建立网络空间国防动员的领导指挥体系,探索专业力量预备队+广大普通网民的力量编组形式,探索对地方网络资源征用的职责切割和方式方法,探索军地协同行动的体制机制,探索凝聚民心士气的崭新思路和举措,努力形成全网联动、全民参与、全时待命的网络空间国防动员体系,为打赢网络空间战争和信息化局部战争提供有力支撑。

三、更加突出支撑保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重要时代背景,是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离开网络空间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必须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全球情怀,携手一切进步力量、和平力量,努力遏制落后力量、破坏力量,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稳定。

(一)强化全球视野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局部事变,都可能因为网络空间的“蝴蝶效应”而导致整体不安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必须立足本国,放眼世界,用全球视野审视网络空间安全,从全球视角谋划推进网络空间安全工作,始终保持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适应的格局和胸怀。要跟踪了解网络空间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情况,把握网络空间安全总体态势,在世界各国网络空间安全发展大局中找准自己的坐标。要坚持面向全球,在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博弈中,吸收先进技术,提升网络空间安全水平。

(二)强化全球跟进

网络空间安全支撑保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要落在实处,有具体抓手。要继续用好世界互联网大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国际性舞台,宣扬我国网络安全理念、赢得世界各国的认可,并积极用好和拓展其他国际性舞台,努力争取和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扶正匡邪,领航全球。要继续推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努力反映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心声,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要紧跟“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努力使网络空间安全工作延伸保障好走出国门的中资企业,保障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要敢于和善于向网络霸权主义作斗争,遏制网络空间军备竞赛,致力于营造有利的网络空间安全态势。

(三)强化全球协作

网络空间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家既不可能独善其身,也难以独立完成。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是敌我对抗力量矛盾运行的动态过程,没有绝对安全、只有相对安全,必须坚持全球协作、共同应对,求大同、存小异,求进步、弃落后,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安全,使得破坏网络空间安全稳定的势力尽可能限制在永远的潜伏状态。首要的是,唤起和凝聚一切进步势力,建立起网络空间国际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遏制网络霸权主义,因为它是网络空间一切冲突和战争的根源。其次,要围绕网络恐怖主义、网络犯罪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开展国际合作,提高防范、遏制和打击能力。最后,要积极推动网络空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发展多种国际性网络空间技术交流平台,共同提升网络空间安全技术水平。

四、更加突出军民融合的网络空间安全之路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军民融合更加突出出来,深度联动网络空间安全涉及到的人员、技术、资源诸要素,形成一体化的国家网络空间战略体系和能力,有效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一)创新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汇集和使用模式

网络空间人才属于特殊人才,既有着特殊价值,也就有特殊的成长路径和使用方式;以支撑保障传统空间安全为主的既有人才选拔和使用模式,已经难以有效汇集网络精英人才,特别是那些奇才、怪才。要借鉴美国招募“黑客”的办法,建立面向全国甚至全球、极具吸引力的多样化网络空间安全人才选拔平台,担负起引入网络精英人才国家“接口”角色;要综合运用信仰感召、政策吸引、情感催化等方式,不拘一格招贤纳才,从我国十几亿乃至全世界几十亿人口中,持续不断海选网络“黑马”,建立一支网络空间安全国家队,并逐步摸清和预置民间隐形网络“奇兵”队伍。要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主体地位、主人翁作用,科学规划他们的成长路径,更加坚定他们的理念信念,积极落实各项优厚待遇,充分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使这些人才在职时尽心尽力,离职后随时听召应战。

(二)创新军民网络空间安全力量的协同行动模式

网络空间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军地协同共筑“网络长城”。要组织实施网络空间军民联合监测预警,可考虑以军为主,联合地方有关力量,监测和守卫网络边防和要害目标网络,重在对敌防御;以民为主,协调军队有关力量,监测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和网络,重在自身防护;并以网络安全情报信息共享平台和机制为纽带,推动实现军民网络空间安全威胁情报共享。要组织实施网络空间军民联合应急处置,依据国家和军队重要信息网络和系统突发情况处置需要,建立由主责单位牵头,相关单位参与的协同机制,并通过实案化演练检验完善。要组织实施军民联合技术安全检测,尝试建立国家网络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各行业网络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和有关单位网络安全技术检测中心,重点负责对各级网络安全威胁、系统漏洞等的技术分析和检测;协调建立有关技术检测中心之间的协同关系,形成定期检测和重大情况随时检测的有效机制,努力消除网络安全隐患。

(三)创新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与资源融合发展模式

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支撑,主要是各种网络技术和各种信息数据、系统漏洞、网络威胁等资源。离开技术和资源,谈网络空间安全,就等于在沙滩起高楼。由于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和资源,具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可以而且必须采取军民携手共同推进的方式,开发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丰富和运用各种网络空间安全资源。要尝试建立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发风投基金,军地网络空间安全各部门、各单位,均可向该基金提出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发需求清单,经综合评估以及必要的形式转化,形成总的技术研发任务清单,向全国甚至全球发布有关技术研发课题,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引聚军地优质网络资源强力攻关。要尝试建立军地网络安全信息发布平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激发军地网络空间安全各部门、各单位向该平台提供网络漏洞、威胁信息的源动力,实时保鲜平台发布信息。要尝试建立军地重要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打通军地重要数据中心互通链路,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保障防卫国家网络边防和重要目标安全。

五、更加突出网络空间安全手段智能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这是对军事领域提出的新的战略要求。从维护网络空间安全角度看,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网络空间安全手段发展。

(一)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安全手段智能化

近年来,无人驾驶汽车、类人机器人、智能翻译、智能穿戴、阿尔法狗、阿尔法元、智慧城市等各种智能化新事物井喷,人类社会正快速步入智能化时代。网络空间安全手段发展,也不能是例外。网络空间因其海量数据存在,人工手段根本无法完成数据筛选与分析;因其光速抵达,人工智能手段的发力更加迅速,更加难以应对,这些导致网络空间安全手段智能化发展,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据媒体报道,网络攻击软件已开始智能化,以人工智能为主的防御措施与以人工智能为主的进攻手段在网上决一胜负,人类只能站在一边观看。这一观点,决不是危言耸听。对此,应高度重视。

(二)科学确立网络空间安全手段智能化思路

只有思路正确,才能在冲击网络空间安全手段智能化高地中,形成强大战斗队、抢得战略主动权。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确立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运用行政、资本、市场等一切手段,调整一切积极因素。要尊重实践,聚焦现实需求,让国家重要的网络空间安全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在智能化手段发展上担当起来,注重科研与应用的充分结合,实现产官学研结合、有效互动、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要敞开怀抱,面向全球,发掘网络空间安全手段智能化发展的国际合作点,尽可能提高研发起点,在合作共赢中做大做强。

(三)抓好网络空间安全手段智能化重大项目

网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个“混沌”空间,网络空间安全,最重要的是“眼睛”亮,把“混沌”空间变成“透明”空间。能够及时发现敌人,本身就是对网络空间安全的最大保障。从这个意义看,首先应围绕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智能化检测分析,确立一系列“透视”工程项目。同时也要看到,进攻性武器对保持网络空间安全具有巨大的战略制衡价值,应突出具有强大自我生存繁衍能力的攻击性武器研发,确立一系列网络空间战略威慑武器重大项目。在组织重大项目实施时,要发挥我国IT企业和军队的作用,选好责任单位,把项目交给需求最强烈、利益攸关度最大的单位,给予尽可能大的政策倾斜,形成主力主攻、各方协同、国家支持的良好态势;要积极推动高价值项目成果推广,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尽快推广应用好的成果,促进和提升网络空间安全水平。(作者系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孙爽、谢磊)
相关专题
· 《网信军民融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