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慧”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薛惠锋

2018年04月23日11:1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2018年3月21日,《参考消息》第15版刊登文章《中国已成全球领先数字化大国》,文章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中国正在形成巨大的大数据“金库”,推动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中国航天第十二研究院薛惠锋院长针对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大数据时代”还处在初级阶段,远未达到智慧层次,需要运用钱学森系统工程方法为人工智能发展走出“死胡同”提供战略思想上的武器。

一、当今世界的人工智能已走入“死胡同”

当今世界的“大数据时代”,还处在解决简单系统的初级阶段,远未达到“智慧层次”。很多人认为阿尔法狗代表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其实这不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机器的计算优势。当前,人工智能还处在“有计算、没算计,有智商、没情商,有智能、没智慧”的阶段,距离人的智慧还差得很远。2011年,欧盟斥资14亿美元启动了Future ICT计划,致力于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和大数据技术,感知和理解全球社会的复杂关系,提高执政者对于全球危机的预测能力。然而,六年多过去了,这个计划没有任何确定性的进展,对孤立主义与TPP的破产、西方政局的重大变化,没有一项预测准确。这个计划的失败,暴露了“大数据时代”还处在初级阶段,远未达到智慧层次。现在的仿真、虚拟现实以至于最高理想的人工智能,除在极少数领域有突破外,大都面临难以解决的瓶颈。究其根源,在试图最大限度减少人的参与,最大限度地依赖机器。在人脑科学尚未取得突破的情况下,这个取向是偏离的,不可能达到最优的。

二、钱学森的“老方法”,为走出“死胡同”提供了战略思想上的武器

在理论层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钱学森指导下,航天人最早用“模型仿真”的方法研究国民经济的问题,其最根本的一条,是用“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方法,在模型体系下,用最科学的办法集成最广泛的“人”的经验和智慧,达到最高级别的“智人”。此项研究得到了最高领导层的采纳,指导了很长时间的国民经济政策。钱学森从中总结提炼出了现代系统工程实践形式,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在实践层面,航天710所最早运用了系统工程方法解决复杂巨系统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中最早取得成功并产生在重大影响的,是1983年至1985年间,720所完成的财政补贴、价格、工资综合研究以国民经济发展预测工作。它开创了社会系统工程的“三个第一次”,实现了社会系统工程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再次指导实践的循环,具有开创新、方向性、引领性的重大意义。

“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信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集成技术。其实质是把机器的逻辑思维优势、人类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思维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把数据、信息、知识、计算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新人类”,它的智慧处在有史以来的最高端,这必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三、“六大体系、两个平台”对人工智能实现质的飞跃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中国航天第十二研究院发展了钱老的理论思想,运用总体设计部思想精髓,利用信息革命的最新成果,打造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构筑了钱学森智库“六大体系、两个平台”,为实现“数据-信息-知识-情报-智能-智慧”的多级跃升,解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支撑和工具支持。

(来源:《网信军民融合》2018年3月刊)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网信军民融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