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人
2018年04月04日09:37 来源:解放日报
今年是换届之年。此时,特别有必要强调一个老问题:新官要理旧账。
为何要老生常谈?现在有些新官上任,想烧三把火,多出政绩,结果三把火一烧,把前任的“旧账”都烧光了。试举几例看看: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国内60多个城市有投资,过去十年来,“新官不理旧账”的事几乎每年都遇到。今年两会前夕,京东投资的某市某区换了一位区长,前任区长答应道路拓宽计划,新区长推说没钱了。其实合同上写了投资20亿元,钱也到账,但新区长说,那是上一任的事情,你找上一任区长去。而他的“上一任”已升任副省长,不管此事了。
南方某区引进一位优秀人才,许诺了创业启动资金、贷款奖励落户等扶持政策。没想到,原任领导外调,新领导上任后,“烧自己的火、热自己的锅”,前任敲定的支持政策“断供”了。这位公认的“优秀人才”,到头来也只能苦笑说,自己成了个“被遗忘的人”。
道路拓宽、人才引进,本来都是好事。现在新官上任,为何好事都拉倒了?新官想,这些都是前任留下来的“旧账”,与本官无关。“萧规曹随”吗?那是西汉的事,不适用于现代。跟着前任去还“旧账”,做好了,那是前任的政绩;做不好,为“旧账”所累,犯不着。这说的还是好事呢。有些“旧账”里面,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糊涂账”,揽在手里,湿手沾面粉,甩也甩不掉。因此,少数“换届干部”对前任签订的各种协议、承诺乃至拖欠的工程款等矛盾问题,能拖则拖、能推则推,最好是不问不闻。前任高就了,对于“旧账”也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爱莫能助。于是,“旧账”成为“悬账”“赖账”,倒霉终究是当事的另一方。
“新官不理旧账”,危害甚大。最大的危害是损害群众利益,同时伤害党和政府公信力。司马迁在《史记》里写过一篇《廉吏传》,指出当廉吏最宝贵的品质,是一个“诚”字:“诚,为人之本也。”诚是为人之本,更是做官之本。当官缺乏起码的诚信,那是一个不合格的官。一上任,就把前任的承诺丢到太平洋里去,这一招会让“新官”大大失分,百姓对其今后的所作所为,更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诚信也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生命。好的信誉,等于财富。“新官不理旧账”,浪费公共财富,本身也是对市场主体的轻慢甚至犯罪——前人的“旧账”,用的是投资方的钱、纳税人的钱,你不再过问,似乎放下了几个包袱,但企业家和投资者看在眼里,怨在心里,今后,还敢跟你合作吗?
“新官不理旧账”,就其本质而言,还是“官念”出错,政绩观有偏差。这种政绩观是以我为主,个人利益高于公共利益、个人政绩高于政府绩效。新官上任后,一切从头来过,一心琢磨怎样标新立异、尽量做出上级领导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怎样多得上级表扬、怎样快获提拔,于是对前任官员的各项规划和工作全盘推翻,重画蓝图。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不妙,甚至事与愿违,让企业利益受损、政府信誉打折,让执政者背上失信恶名,拖累经济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总是要换的,但前任的承诺不能随着新官上任而作废。新官上任,对于“旧账”,不可不理,而是要排排队、理一理,看看哪些项目是必须继续完成的,哪些项目是要再添一把柴的,哪些项目是应推陈出新的;如果发现“旧账”中确有账目不清之处,那就理清账目、吐故纳新。总之要有契约精神,官员应做契约精神的表率,不以个人好恶得失为理账的尺度。让各类产权的所有者安心,给所有合法产权所有者都吃上长效的定心丸。
“政贵有恒,你不能把合同当废纸,对此我们是坚决制止的,而且要予以处罚。”总理在两会上的这番话,分量很重。对于不理旧账的新官,理应有所惩戒措施;同时,我们要将“新官理旧账”纳入政绩的评价考核体系,既鼓励干部大胆创新、再创佳绩,又提醒他们维护发展大局、维护政府诚信。这也是告诉干部们,什么叫“功成不必在我”。
相关专题 |
· 重要评论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