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
2018年03月23日10: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月2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再次就“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发出警告,强调“有些地方政府新官不理旧账,政贵有恒,不能把合同当废纸,对此我们是坚决制止的,而且要予以处罚。”
现实生活中,“新官不理旧账”现象积弊已久,不少群众因此深受其害。其实,“新官”不理“旧账”,缘于一个“怕”字:一则怕问题麻烦。“旧账”多是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解决起来往往需要耗费过多的精力、财力、人力,其最终结果还不一定能尽如人意,与其劳心劳力不讨好,不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前任揽下的工作、遗留的问题皆置之不理。二则怕影响政绩。“新官”上任,难免会将其与前任进行一番对比,因此对前任留下的“旧账”,总怀着一种“干得好是前任政绩的继续,自己不过是捡了个便宜;干不好则显得自己没能力,反而影响今后仕途发展”,于是乎,宁愿“新官上任三把火”另起“炉灶”,也不愿去接“旧账”这个烫手山芋。
不管什么原因,不理“旧账”的“新官”,都不是群众满意、组织认可的好官。不论是怕事不敢理,还是懒政不愿理,决不是推诿扯皮的问题,说到底是政绩观出了偏差,不负责不担当,只想邀功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愿出力。殊不知,“旧账”不清算,新绩也难出。地方政策大多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倘若“新官”上任不理“旧账”,那“旧账”就会拖成呆账、坏账、烂账、死账,短期看是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一时发展,长期则是对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埋下了隐患。
所谓“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官”,任何一个官员都不可能在一地长久任职,但党和国家的事业是接续不断的,地方经济社会也是需要持续发展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出来的。官员更换常有,但政府施行的政策、作出的承诺、承担的职责,决不允许随着人事的变动而终止。对党员干部来说,既要敢于“接棒”,又要持之以恒完成整个“接力赛”,这是使命所在、职责所系,更需担当作为。
账目有新旧之分,而责任却无区别。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履其职、负其责。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无论“新账”“旧账”,都是政府欠下的“民生账”“发展账”。接任新职,不仅要接替下职务、权力,更要接下职责、承诺。要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坚持“政贵有恒”,摒弃政绩冲动,义不容辞地接下全盘工作,符合发展规律的思路要坚决贯彻落实,切合实际的政策要不折不扣执行,遇到的难题要实事求是解决,按照承诺做、紧盯目标干、对着问题改,确保地方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绘出彩。要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在理清“旧账”的同时,要结合实情对地方发展作出长远规划,把事业接续干下去,作出新作为,推动地方发展迈上新台阶。
毋庸置疑,“旧账”并非都是科学合理的。这就需要加强离任审计,对前任留下的“旧账”做一个科学评估,坚决不让因行政不作为、好大喜功或徇私枉法造成欠账的官员“一走了之”,让前任走得清楚、现任接得明白。这样一来,对不理“旧账”的“新官”,则决不姑息、严肃问责。要在干部考核评价中,把敢不敢“理旧账”、会不会“理旧账”,当作检验评价干部的标尺,评价干部时既看干部实绩,又看干部是否做到政贵有恒,从而形成鲜明的干事创业导向,引导干部自觉地、负责地“接棒”,对“接棒”不好的进行追责问责,避免产生“新账”。
相关专题 |
· 网评精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