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网络论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精神特质与实践担当

刘小玲

2018年03月01日13:4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各级领导干部应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精神特质与实践担当。

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问题思维等充满哲学智慧的思想方法,认识把握中国和世界的问题,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充满时代气息和实践创新的特点、理念、和品格。

在战略思维中总揽各方。党的十九大,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从战略高度,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重大判断,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方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特别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统一整体提出来,强调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站位,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角度总揽各方的战略思维,努力从战略上把握发展走向、从全局上破解改革难题。

在辩证思维中把握关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矛盾这个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体现了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方法论。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学会用辩证思维来统筹解决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既看到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又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既全面考量、统筹推进,又抓住重点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紧扣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要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既加强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又鼓励在实践中大胆试验。

在底线思维中蹄疾步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底线思维是一种后顾性的科学思维方法,在着眼于负面后果中建立防范体系,在最坏的打算中实现最好的结局。坚持底线思维,不仅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智慧,更是忧患意识、担当意识的集中体现。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善用底线思维管控风险,把各种可能的因素想深,把各种应对的办法想细,从制定宏观政策到出台具体方案,都需要准确地找出短板、划定底线。比如,守住经济增长的底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守住民生工作的底线,着力解决卫生、教育、住房、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突出问题;守住为人做官的底线,增强政治定力、道德定力等等。只有把底线思维筑牢,领导干部才能少走“弯路”不“跌跤”,改革才能蹄疾步稳推进。

在问题思维中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强烈的问题导向,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紧盯全面从严治党不力这个症结,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实。各级领导干部应增强问题思维,强化问题导向,做到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要善于发现问题,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在群众的建议和困难中发现问题。要敢于正视问题,自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研究问题,从基层一线的实践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要勇于解决问题,抓住重大问题、难点问题,把问题意识转化为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转化为工作能力。

精神特质

细细品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能深深感受到一个饱含着13亿人美好未来的初心使命在绽放,一股沉淀在深厚历史底蕴中的大国气质在流淌,一个以天下为已任、勇于担责的大国形象在肩负。这是人民立场、中国精神和世界担当融为一体的家国天下情怀。

在鲜明的立场中展现人民情怀。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一切充满了为民解忧、为民造福的人民情怀,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一是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是道路选择和评判的主体,“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坚持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与进步的主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提供更多就业、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更好兜底的社会保障。”“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坚持为人民美好生活奋斗的价值目标。“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一切宣告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目标,这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根本需要、融入于人民的美好愿望与幸福追求,承接了浓浓的民众地气,灌注了鲜活的实践生气,是接地气、通下情、入生活、有温度、有生机的新思想。

在独特的气质中展现中国精神。“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从十九大报告里,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个大国基于“四个自信”而表现出来的风范和气度。一是凝聚中国力量,展现中国自信。“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可以反复看到“中国梦”“中国精神” “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自信,也凝聚起了磅磗的中国力量。二是注重中国表达,善讲中国故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等经典俗语阐述了中国充满多彩性、平等性以及包容性的世界文明观。“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让我们在“情飞扬、志高远、人灵秀”的文化温润中,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体现出中国气质、中国从容。习近平总书记内源于心,外陈于情,既善用中华文化元素,又兼顾别人的表达习惯,在中外融通的话语体系中以讲故事、引寓言、说俗语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展示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中国表达, 也凸显了大国领袖的正大气象。三是展示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中国在宣示以更为广阔的胸襟和更为大胆的力度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同时,也表明了要以自身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与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意愿,进一步凸显了全球治理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在开放的胸怀中展现世界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十九大全面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原则和方法,向世界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引领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恢宏历程,充分展现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形象,也体现了一个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在世界秩序问题上的智慧贡献。

实践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出台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清晰的目标导向、科学的治理方法、实干的奋斗精神,呈现的都是实践担当的品质、意志与决心。

清晰的目标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制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党的十九大再次确立了新目标、开启了新征程。“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可以看出,目标导向清晰,措施发力精准,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科学的治理方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管理到治理,从善政到善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行政方式,体现的是依规治理、依法治理、依德治理。一是强化制度自信,做到依规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二是强化法治遵循,做到依法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养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自觉习惯,“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要成为行动依据,在遇到权力与权利冲突、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始终做到依法履职、依规办事。三是强化文化坚守,做到依德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是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有效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转、有效推动社会秩序良好运行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实干的奋斗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治大国如烹小鲜,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一张蓝图绘就后,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崇尚实干、注重落实的工作新要求,凸显了敢于担当、善做善成的实践品质。各级领导要齐心实干谋发展,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把情感融入于群众间,多做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的务实之活。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认准的事、正确的思路,一任连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坚定拥戴核心、忠诚紧跟领袖,拿出勇气、鼓足干劲,奋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大踏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江西省文化厅机关专职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

(责编:谢磊、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