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马涛

2018年01月29日08:48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已经按下“快进键”,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反映,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和文明程度。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行动纲领的执政党。如今把“美丽”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完全对应,也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战略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环境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环境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做到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现在,人民需要生态产品,就必须把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作为发展应有的内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要注重处理好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持之以恒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我们要建设的生态文明,是同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即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基础要素。生产力既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取决于科学技术,也取决于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直接提供生态产品,而且影响和决定着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留住发展后劲,破坏生态环境就是自断发展前途。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文明体现了共创和谐地球的整体观,跨越西方传统发展道路,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新文明观指导下的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文化与科技范式等的系统性革命。党的十九大不仅擘画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而且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给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清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必将实现永续发展。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重要评论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