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网评精粹

扶贫必须搬掉“志穷”这块绊脚石

武西奇

2018年01月11日16: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半月谈记者在多地走访时发现,部分地区贫困户中存在较为突出的“等靠要”思想,不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的现象难以根除。(1月10日中国新闻网)

随着脱贫工作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从记者走访的情况看,“精神贫困”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事实上,以往新闻也有过相关的报道。一些贫困户没生灾没害病、不缺胳膊不缺腿,就缺一种精气神。有的认为扶贫是干部的事,完不成任务没法跟上面交差;有的觉得反正有国家兜底,坐在门口晒太阳照样能够奔小康;有的抱着穷人有理心态,不给实惠就给差评;有的养成好吃懒做思想,只想领救助不想出体力。一味等靠要,俨然成了扶贫路上的钉子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党中央制定的时间表,下达的硬任务,等不起也慢不得。然而,部分贫困户不急着摘穷帽,等着政府送小康,守着政策熬日子,着实让帮扶干部很无奈。

扶贫工作不是一场“独角戏”,需要帮扶干部和贫困群众相互配合。国家对扶贫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调动了大批干部参与,为贫困户一起步入小康夯实了基础。可基础再牢终归是外力,如果帮扶对象内生动力不足,只想索取不思进取,这场民生大戏恐怕很难圆满落幕。退一步讲,即便通过输血实现了脱贫,也难保日后不再返贫。

当下,我们一直强调精准扶贫。同样,要解决贫困户的精神贫瘠问题,还得从精准二字入手。比如,精准选派干部,给贫困群众配好领头羊;精准资金使用,让贫困群众看到公正;精准到户措施,对接贫困群众需求;精准项目安排,提振贫困群众信心等等。聚焦精准发力,才能引导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精神贫瘠是脱贫攻坚的大敌。不把贫困户的斗志激发起来,扶贫成效必将大打折扣。因此,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以扶贫“参与感”带动脱贫“获得感”,如期摘掉贫困帽就不是什么难事。双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取得的胜利成果才能经得起时间检验。

(责编:谢磊、赵晶)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 武西奇文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