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
2017年12月14日08:49 来源:前线网--《前线》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并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坚持新时代的基本方略,齐心协力完成新时代的新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通过对过去五年的总结,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也就是说,通过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全部历史进程、全部历史经验的总结,得出新的历史方位到来的结论。
什么是新时代,为什么说进入了新时代?
“时代”这个词,在《辞海》中解释为“指历史上依据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来划分的社会各个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新时代”的内涵,讲了五点:第一点,从历史、现在、未来的联系上看,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第二点,从我们承担的历史使命看,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第三点,放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上看,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第四点,放到民族复兴的角度看,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第五点,放在世界大局中看,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是什么呢?从“7·26”重要讲话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它的意义:一是从民族复兴的角度来看,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二是从社会主义角度来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三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贡献来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提出的科学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提出的依据是什么?那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叫“抓主要矛盾”。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和揭示起主导性决定性的主要矛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工作重点,而且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认清和揭示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论工具,是我们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现在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是遵循这个方法论。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今天的中国出现了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实际上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已经注意到我国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就提出要研究新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也要求我们去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为什么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是我们全面考察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得出的科学结论。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深刻的阶段性新特征。一方面,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均有较大提升,经济总量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这是阶段性特征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发展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了,就人均GDP来讲,在世界上排名70多位。还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落差仍然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这两方面的阶段性新特征及其表现,集中起来,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
这样的矛盾变化不是小变化,而是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解决这个社会主要矛盾不能急于求成,要客观冷静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来指导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这里有一个理论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方面,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那么,决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不是被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取代了?或者说它已经不存在了?怎么理解这个“变”和“不变”的问题?按照我们刚才分析的阶段性的新特征,应该讲,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实践中出现了阶段性的新特征。这个矛盾的一方面,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方面,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并没有满足,不仅要求更高了,而且拓展了,拓展到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这个矛盾的另一方面,即“落后的社会生产”方面,经过改革发展,我国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发展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而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突出了。所以,关于新矛盾的概括,实际上是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所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样,就可以把“变”和“不变”统一起来。我们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强调“变”,但是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去追求美好生活;另一种倾向是强调“不变”,不思进取,不能按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去探索去创新。
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
在解决新时代的新矛盾时,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新思想”,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不是一般的理论创新,而是党在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已经把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我们党自毛泽东同志开始,形成了一个好传统,那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同时又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并且坚持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为了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是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讲了“八个明确”,可以理解为这个思想的主要内容。这八个方面的概括,包括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改革、法治、强军、外交、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主要经验以及党的十九大后的新战略新任务,都概括到了这个思想之内,强调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明确这八个方面基本思想。由于这些思想的主要提出者和奠基人是习近平同志,所以党的十九大把十八大以来的创新理论定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怎么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五个方面作了阐述:第一,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第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三,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第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行动指南”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指的就是党的指导思想。
与新思想相联系的,是“新方略”,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论述形成和提出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后来党的十四大概括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五大把它简称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同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党在这一指导思想指引下,从十五大、十六大到十七大,在理论创新中不断进行新概括,提出过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基本纲领等。到党的十八大,还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基本方略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提出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方面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大共提出了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条是管总的,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第四条到第九条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方略,即经济、政治(包括民主和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实施方略;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条是关于国家安全、军队建设、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要求;第十四条强调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条基本方略的逻辑比较清晰,强调的重点是从哪些方面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侧重于讲我们要去干的事情及其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的两大任务
新时代的任务是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第四部分提出了两大任务: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承担的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
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用10年时间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再用10年时间奔小康,这两个10年是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基础的;第三步是在进入21世纪后用50年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步战略目标,我们实际上都提前实现了。江泽民同志担任总书记以后,面临一个使命,就是在完成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以后,怎么来规划第三步发展战略。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就是在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50年时间中,划出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既巩固进入小康社会后的成果,又解决奔小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社会成员收入不平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之间不平衡等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说:“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这样,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就分成前20年和后30年两大段。前20年,意味着我们到建党100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面临的使命,就是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还要解决后面30年怎么搞现代化的问题,所以他提出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从2000年到2020年,我们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经济上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实际上,我国没有到2020年,在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397983亿元(58786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已经达到29524元(4361美元)。也就是说,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原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已经提前完成。根据这种情况,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宣布“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并且提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即“双倍增”指标。经过测算,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只要年均增长6.5%,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根据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尽管我们的发展速度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越来越合理,实现原定的经济指标也完全有信心。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31个省区市2017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4万元,但各地差距较大,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还要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此外,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比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环保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等。所以,“决胜全面小康”任务很艰巨,决不能松懈。
新任务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开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步走”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说,我们先用15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用第二个15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个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意味着原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了15年。原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中等发达国家。按照我们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我们在不断超越,所以可以提前,到2035年就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剩下的15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目标,不仅超越了邓小平同志原来设定的目标,而且把原来的目标充实了,在“富强、民主、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加了“和谐”,现在又加了“美丽”,而且强调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突出了“强”。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意义很大:第一,它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新趋势,是实现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决策;第二,是在科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提出的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结论;第三,它实际上超越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在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为实现“强起来”的目标提出的宏伟的行动纲领。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李君如,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相关专题 |
· 《党建》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