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变革我们的欧亚地区:中俄的作用和角色

——以共同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着力点

初冬梅 陈迎

2017年12月12日16:1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中亚是中国和俄罗斯共同的邻居。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是,在中亚这个大棋局中,中俄两国实现了一体化方案的包容合作,避免了冲突。为应对中亚地区脆弱的可持续发展挑战,中俄两国应该共同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欧亚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框架。

近年来,中俄两国不仅决定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还以此为基础,共同推动欧亚全面伙伴关系,重塑欧亚地区秩序。与中俄两国相邻的中亚地区,面临“内外结合、多领域共生”的安全挑战,仅靠中亚国家自身能力难以应对。而有关国家在中亚的一体化方案,又具有相互竞争的特点,不仅无益于中亚的可持续发展,反而会引发地区局势紧张。中俄两国可以联合国颁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称“2030年议程”)为导向,通过重振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为所有相关方在中亚地区开展合作提供共同的发展目标与合作平台。

中俄一体化方案下的包容合作

中亚是中国和俄罗斯共同的邻居。与中亚联系紧密的地缘政治术语有“大国博弈”和“大棋局”。然而,中俄在中亚地区不仅避免了冲突,而且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一是共同组建国际机制,解决共同关注的地区问题,如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二是两国将各自提出的国际倡议和一体化方案相对接,实现共存互补,如中国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一带一盟”)相对接。以上两种路径都产生了积极效果,对维护中亚地区稳定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不仅解决了中俄与相关中亚国家新产生的共同边界问题,还发展为有影响力的地区权威组织,在维护欧亚地区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带一盟”的战略对接,更是一个避免大国在中亚地区陷入“制度竞争”,实现两国提出的国际倡议与一体化机构合作互补的成功案例。俄罗斯最初担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会同欧亚经济联盟竞争,进而加剧中俄在中亚地区的竞争。当俄罗斯认识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外交诉求时,俄罗斯对中国倡议的回应是谋求共存互补。因为俄罗斯也认为,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没有任何“深刻和对立”的矛盾,既然这些国家在欧亚地区面临着共同的外部挑战和类似的内部威胁(宗教极端主义、生态问题、缺乏水资源等),那么彼此之间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以“一带一盟”对接为基础,中俄两国“在欧亚大棋局中找到了利益契合点”,在整合欧亚空间方面共同描绘了更远的蓝图。普京总统提出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包括欧亚经济联盟、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独联体国家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国家和组织,建立一个灵活的一体化框架结构。中国政府对此做出正面呼应。中俄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在开放、透明和考虑彼此利益的基础上,共建欧亚全面伙伴关系,推动欧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可以吸纳欧亚经济联盟、上合组织和东盟成员国加入。 “一带一盟”对接是欧亚全面伙伴关系的基础。

中俄两国之所以能够在中亚地区避免冲突,实现一体化方案的包容合作,是因为在对双边关系的理解方面,中俄两国均视与对方的关系为本国外交政策的主要优先方向。两国构建双边关系的重要原则是“互相尊重和合作共赢”。中俄两国对中亚地区有着共同的诉求,维护中亚地区稳定繁荣符合中俄两国共同利益。中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合作,将改变该地区的关系网络结构,巩固两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社会性权力。对重塑欧亚地区秩序的追求,使得中俄两国结伴而行势在必然。

中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中亚地区面临着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社会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在社会系统方面,中亚地区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社会分裂和政权稳定问题。中亚地区社会问题严峻,社会不公、宗教极端主义、贫困和政府执政能力问题,是中亚地区形势不稳的主要根源。2015年以来相继发生在比什凯克、瓦哈达特、阿克托别的恐怖袭击事件表明,恐怖主义在中亚地区逐渐抬头。“伊斯兰国”在中亚的宣传活动日渐频繁。俄罗斯学者提出,阿富汗有可能毁掉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应该与俄罗斯密切合作,因为只有俄罗斯、集安组织和上合组织联手行动,才能对抗塔利班。欧亚大陆应该成为中俄共同发展的空间。中亚各国在政权稳定、政权平稳过渡方面都面临挑战,并且,“颜色革命”的威胁依然存在。《2016年全球和平指数报告》包括国内和国际冲突、社会安全与治安、军事化程度三个板块。在其所调查的163个国家中,2016年中亚国家排名中等偏后。

中亚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方面相对落后。世界经济论坛从国家制度环境、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和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工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发展水平、市场规模、企业成熟度和创新能力12个方面对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做出评估。结果显示,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国家制度环境、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亚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也相对滞后。发展具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是中亚国家最亟待解决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获得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以及转变成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是中亚地区的优先发展方向。

中亚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深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地带。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气温持续上升,天山和阿尔泰山区的冰川面积持续减少,导致中亚地区水系统和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引起了咸海生态危机,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咸海面积仅是原来的十分之一。中亚地区土地退化、荒漠化非常严重。中亚地区需要优先解决保护陆地生态系统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难题。对于上述问题,中亚国家缺乏独自应对的能力,这不仅影响中亚地区的安全稳定,也危及邻国的稳定发展。

为什么要把“2030年议程”纳入中俄在中亚的合作议题

第一,“2030年议程”作为一种全球共识,导向明确,不可逆转,广为中俄及中亚地区各国政府接受。

联合国于2015年9月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被认为与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齐名,对未来15年世界发展趋势影响深远。“2030年议程”秉承社会、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理念。该议程不是对千年发展目标的简单延续,而是人类面临新挑战的形势下,重新审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构建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框架,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目标(SDG),覆盖17个领域,169个具体目标。并且,该议程第一次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分解,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实质性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2030年议程”颁布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中国积极在国内和国际层面推动落实“2030年议程”。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各国政府也积极参与落实“2030年议程”。

中俄两国以在中亚地区推动“2030年议程”为合作议题,既符合两国希望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诉求,又有助于在中亚地区引起共鸣,推动中亚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亚地区是中国和俄罗斯的重要外交方向。虽然中俄两国在中亚地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但是双方在该地区的合作仍然缺乏系统性的战略考虑。“2030年议程”可以作为中俄两国在该地区合作的一个旗帜鲜明的指南,并且有助于为两国在中亚地区的联合行动建立更为广泛的合作框架。

从中亚地区看,尽管中国、俄罗斯、中亚国家之间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然而,彼此间的分歧和矛盾依然存在。中亚国家对中国和俄罗斯都持谨慎态度。中亚地区担心中国在该地区日益提高的影响力。哈萨克斯坦修改《土地法》延长外国人租赁该国土地的年限,引发民众抗议,少数抗议者甚至将矛头对准中国,便足以证明这一点。[9]在中亚国家内政不稳定的情况下,俄罗斯想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会引起一些中亚国家精英的不满。[10]以推动“2030年议程”为合作议题,有助于用国际通用的话语解释中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合作目的,赢得中亚国家的理解与支持。“2030年议程”所倡导的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所建立的伙伴关系,采取交互的合作方式,有助于增进民心相通,推动整个地区可持续发展。

第二,“2030年议程”所包括的可持续发展议题,不仅为综合解决中亚地区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供了可操作的行动指南,还通过重振全球伙伴关系,为其提供了落实路径。

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倡导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平衡与融合的思想,以及合作共赢的路径,符合中亚地区、中国与俄罗斯的现实发展需求,为解决中亚地区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指南。“2030年议程”不仅关注人类、地球与繁荣,还旨在加强世界和平与自由,这样的思想非常契合中亚国家当前的现实需求,也符合中国与俄罗斯的发展诉求。中亚地区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隐患,“2030年议程”提供了系统的发展方案。[11] “2030年议程”第一次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可操作性的任务分解,并进入实质性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2030年议程”提倡的重振全球伙伴关系,是提高中亚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落实途径。重振全球伙伴关系,大国在中亚的一体化方案需要合作互补,同舟共济。然而,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伊朗等相关行为体,对中亚地区有着不同的地缘政治想象和规范输出,并提出了不同的地区主义发展模式。大国在中亚地区的活动具有明显的竞争性。相互竞争的一体化方案不仅不能解决目前的地区问题,还可能撕裂地缘空间,威胁地区安全稳定。中亚地区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有关国家通力合作,采取系统的组合拳,“以帮助中亚国家提高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同时能够在出现危机的时候联合应对”。[12]中俄两国已经通过对接“一带一盟”,以及共同建立欧亚全面伙伴关系,在重振伙伴关系方面做出了示范。

第三,中俄两国可以通过合作实现“2030年议程”的路径,推动欧亚地区治理模式改革,重塑可持续发展的欧亚空间。

通过建立“全面欧亚伙伴关系”的途径,中俄两国致力于欧亚地区秩序的重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地区治理模式,符合中俄两国对欧亚地区的战略诉求,更符合欧亚地区的发展需求。“2030年议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政策框架,旨在以包容与合作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治理框架,促进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并且,“2030年议程”中包含着系统的指标和执行手段,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中俄两国可以在中亚地区推动“2030年议程”为契机,推动欧亚地区治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转型。

关于中俄共同推动“2030年议程”的政策建议

一是以包容合作的态度,重振欧亚地区的合作伙伴关系,对接地区各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中俄两国需要搭建最广泛的利益磋商平台,对接欧亚地区各国可持续发展政策。这个平台可以在“一带一盟”对接的基础上,以上合组织为具体操作平台,秉承开放的态度,吸收欧亚地区现有的一体化方案,共同促进中亚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二是以共建共赢为原则,在保障每个国家都有公平的话语权、平等维护所有相关国家权益的基础上,建立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由于各国国情不同,能力和发展水平各异,在设定本地区可持续发展任务议题时,应尊重各国的发展战略和优先领域,在“2030年议程”中的17个大领域的169个具体指标的框架内,筛选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的指标体系,实现“2030年议程”的本地化。鼓励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讨论,设定可持续发展议题的优先顺序,并发挥监督职能。

三是鼓励建立多方位广泛参与的治理架构。与千年发展目标不同,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采取全球、区域、国家、地方四级地理区域的集体行动,建立多方位的伙伴关系,并通过各政策部门间相互协调的决策方式来实现。欧亚全面伙伴关系平台在推动落实“2030年议程”方面,可以借鉴“2030年议程”开放包容的决策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全社会参与,提供表达诉求的渠道。

中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关国家之间的紧密合作。“2030年议程”要求一个人也不要落下,要关注实现每一个人的目标,实现每一个国家的目标。反过来,每个人、每个国家都需要做出努力,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落实,实现包容性增长,建构可持续的地区治理模式。中国与俄罗斯在这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第二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当代世界》2017年第11期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