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让“人民小酒”美好更多人的生活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贵州省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

李惠男 苏鸿雁 闫宏伟

2017年12月04日16:4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汽车穿行在蜿蜒的山路上。车外雨雾朦胧,隐约可见一幢幢白墙青瓦的建筑点缀着苍翠的乌蒙山区。

11月6日早上7点多,党的十九大代表、贵州省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启程赶往60多公里外的高官村,应邀为那里的干部宣讲十九大精神。

我最大的精力在宣讲十九大精神上

一个半小时的路途中,余留芬不停地接电话、回信息。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和余留芬的对话,让岩博酒业出产的“人民小酒”成了“网红”,找余留芬的人山呼海啸般涌来。

记者插空问道:“余书记,您现在主要的精力都被酒厂占去了吧?”余留芬不假思索地说:“我现在最大的精力在宣讲十九大精神上。”

10月26日一早,余留芬和其他两位十九大代表一起离开北京返程。中午,他们到达六盘水市,稍作休息,马上把最新鲜的参会体会向全市干部作了汇报。下午6时许,余留芬回到盘州市,又将十九大精神向当地干部作了传达。回到岩博村已经晚上12点多了,她没想到很多干部村民、岩博酒业职工都守在会议室里等她。忘掉了旅途劳累,她兴奋地把这十多天的经历讲述给大家,讲到总书记关心村里发展时,在场很多人激动地流下眼泪。

回来以后十多天里,余留芬累计作了十几场宣讲。“有的是组织安排的,有的是我自己张罗的。未来半个月的宣讲计划我都排好了。再想听的人得排队啦!”说起这些时余留芬眼中洋溢着光芒。

汽车停在了高官村党建广场。旁边的会议室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标语挂在墙上,双凤镇所辖16个村的干部群众150余人已经翘首以待。余留芬刚进门,会场就响起热烈的掌声。她用家乡话和大家交起了心:“这次参会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外界看我们贵州的眼光不一样了。会议期间,国内外各大媒体排着队采访我们贵州代表团,态度都很客气。我也参加过十七大和十八大,以前没有这样的待遇。这都是因为通过几年的拼搏,我们发展起来了。”

“10月19号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代表团参加讨论。我作为基层代表第一个发言。本来预计5到7分钟,结果我讲了13分钟还多。总书记不断问我村里的工作。一开始我挺紧张,但是看到总书记和蔼的神情我也放松了,把情况如实向他汇报。”会场鸦雀无声,大家听得十分认真。

“总书记问啥,我就回答啥。工作都在我脑子里,根本不用准备。谈到村办企业,总书记问都有什么,我就说到了盘县火腿和岩博酒。就是大家从电视上看到的那样。”余留芬一边回忆当时的场景,一边感慨道,“总书记问得非常详细。他十分关心基层扶贫举措和成效,关注农村发展。他心里始终惦记着咱们农民。”

余留芬还给大家读了省委书记孙志刚在代表团上的发言,当她读到“总书记对我们贵州恩重如山”一句时,在场干部群众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主持宣讲会的盘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国兴说,盘州市这些年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一系列好政策让农民吃了定心丸,让大家更有干劲儿。

宣讲结束时,余留芬说:“岩博村的脱贫致富就是最生动的例子,我要结合切身感受、用最真心的话语,向更多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播十九大报告中的各项好政策,鼓励更多人在新时代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我就是敢想敢担当

“我是一个爱总结的人”“我挺佩服我自己的”“光靠在这山里等帮扶啥时候才能发展起来”“我鼓励大家放开干,出了事我担着”。当这些铿锵有力的话从眼前这个留着清爽短发的中年妇女嘴里说出来时,记者毫不意外。这里的山山水水、房屋路桥都是有力明证。

2001年,年仅31岁的余留芬当选为岩博村党支部书记。当时,老支书看中了这个外村媳妇身上的一股子劲儿,鼓励她竞选。她没有让大伙儿失望。余留芬上任不到一周,通村公路就破土动工,没有资金,她垫上自家4万元积蓄带动大伙儿集资;通村公路修好后,她又着手贷款盘回村集体林场,淘到集体产业的第一桶金;伴随着煤矸石砖厂、特种养殖场的兴建和以“人民小酒”为拳头产品的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的成立,2015年岩博村全部实现脱贫。

这一系列跨越对于这个建在半山腰上的村子来说可谓是改天换地。村民肖玉龙家门口的“盘州市精准扶贫干部帮扶连心卡”上,脱贫时间定格在了2014年——建档立卡的当年。他告诉记者:“要不是余书记,哪有我们今天的好生活呢。你看现在村里到处都通了柏油马路,以前我们到镇上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现在开车用不了十分钟。”据了解,岩博村的人均年收入从2001年不足800元跃升到2016年超过16000元,今年预计超过18000元。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实现的。每一次的突破都要经历阵痛,甚至是深深的磨难。余留芬向记者讲述岩博酒业的发展时,几次红了眼圈:“这个酒厂是我爬过最大的坎,那几年真是苦啊。”

接手一个私营小酒坊,余留芬不甘小打小闹,她想建一个上规模、有技术的正规酒厂,想把它办成一个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集体企业。这就需要不断地追加投资,而这样的“贪功冒进”并不能得到所有村民的认可,也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她就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投进去,不够就向亲戚朋友借,再不够就多付点利息向其他老板借,这样一次次渡过难关。最困难的时候,酒厂曾经连续8个月发不出工资,她一个个找员工谈话。令她感动的是,很多人给予了她无限信任。她说:“当时我就想,不能辜负这么多人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不能亏欠他们。我就是要傲傲地站在那里,奋斗下去。”果不其然,十九大带给岩博酒业一个“大红包”。余留芬熬出了头。

除了岩博酒业的支撑,村里还有一个好项目——彝人谷生态旅游项目。目前旅游接待中心已开工兴建,预计整个项目在明年完工。这将成为岩博村下一个经济增长点,有望带动村人均收入在2020年达到3万元。

当被问到如何评价自己时,余留芬笑着回答说:“我觉得我挺佩服我自己的。我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化,但我从来就相信自己一定行。”

“爆红”的焦虑 连夜发微信

“人民小酒”火了,不等余留芬从北京回去,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就奔向大山深处的岩博村。

余留芬脑子没有发热,她反而更加冷静:“这场‘暴风雨’来得太急太猛烈了。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我们自己首先不能膨胀。”她想到了酒厂里酝酿发酵的躁动,10月19日当晚就给酒厂的几个微信群发语音:“要记住我们是岩博人,原来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要稳住,自己不能头脑发热,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她给记者播放了当时的语音,听来语重心长,定力十足。

余留芬说:“说出来不怕难堪,我从19号那天起就失眠,直到昨天晚上才放下焦虑睡了个好觉。我害怕村里和厂里出乱子;又担心失去这次机会。那些天我一睡着就梦到满地假酒,立马惊醒。如果不是总书记关心,我们可能再做几十年也没有今天的知名度,所以我们更要把握住自己。”

困难时刻,是家人的支持和鼓励给她力量。余留芬动身前往北京前,儿子肖磊没机会跟忙碌的母亲交流,于是发短信给她:“我是您儿子,一个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说煽情话语的人,我把一切做到实处,尽我一生弘扬您的精神,我从不主动对外人说我妈是党代表,因为我想用行动告诉别人,虎母亦无犬子……在他们提到我时,也不给您丢脸……您身上攒足的自强不息,我得为您传递下去……我最大的愿望,愿您不再被压力折磨,愿您不再孤独怅惘……”。在镇政府工作的侄儿余佳韬用诗一般的语言发来短信:“时时想起您遇到挫折时坚毅的笑容……十九大已启程,回顾您坚守坚持坚定的十余年,注定是您一生最有意义的历程,这个历程将继续铺就,未来道路注定更宽更广更平坦,风雨过后是彩虹,绚烂伴您同行!”

回到村里以后,余留芬每天都召开全厂大会统一思想,严肃整顿纪律。在她铁腕开除3名违规员工后,人心总算稳定了下来。“10来天我瘦了5斤。不过总算没出乱子。”

记者问:“现在‘人民小酒’这么火,是不是要赶紧扩大生产规模?”

余留芬说:“以前岩博酒名气不大,我们四处奔走求别人合作。现在很多经销商慕名前来。我们面临的主要难题是规范经销商、维护市场秩序。对于不守规矩的人,我们宁愿放弃跟他合作。我们坚信酒品就是人品、质量就是生命。”

要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余留芬是村里最早富起来的人之一。当村支书之前,她给人照相、开小卖部、开饭馆,赚了不少钱,很有经营头脑。可是当了村干部后,她反而做上了“赔钱的买卖”。很多次,为了村办企业,她不断贴钱甚至将家里的房产汽车都抵押出去。

在岩博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她有很多次机会开办家族企业,可从来没有这么做。她说:“一个人富有什么意思呢?只有带动大家都富起来,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建立岩博酒厂时,余留芬发动村民人人参股。80%的人参与进来后,剩下20%的人没有动静,并非他们不想参股,而是没钱。于是,余留芬贷款替他们认股,村民只需支付利息即可。后来当岩博村和鱼纳、苏座两个贫困村组成联村后,余留芬又想尽办法给2410名村民分配酒厂股份。她说:“我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都在队伍里。这样村民每年都能从厂里拿到分红。”

为了带动更多人脱贫,岩博酒厂以每斤3元的价格向村民收购高粱,而当时当地市场价只有1元6角。这样做就是想通过提高收购价鼓励周边村的村民种高粱,让他们也能享受岩博酒发展的红利。同时,酒厂酿酒出的酒糟也无偿给村里收入偏低的农户喂养牲畜。余留芬估计,通过这一举措,可以带动周围十几个村。

说到这次岩博酒的黄金机遇,余留芬说:“大山里的金子终于发光了!我们打不起广告、养不起团队,十几年来怀揣着一颗朴实、真诚、善良的心,就这样慢慢做,期待哪天有机会可以走向全国,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迈上正轨以后,酒厂利润就更有保证了,村民就能拿到更多的分红。”

不仅要分利益的红,也要分思想的红。在彝人谷项目中,规划建设有一个党建培训基地。余留芬说:“我觉得岩博村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脱贫致富经验也是可以借鉴的。我想让更多的人来这里看一看,感受一下我们的精神面貌!”

说到底我还是个农民

在岩博村,记者碰到了两个从湖北来的经销商,他们前来考察,准备拿下经销权。聊天中一个人说:“贵州这几年发展太快了,连这么偏的山里都通了柏油路,还能出这么好的酒。只有共产党才有这么大的扶持力度啊!”另一人说:“我看这个余书记不像山里的干部,气质很好,头脑先进得很!”

当记者把他们对话转述给余留芬时,她笑着说:“我们村民还有比我时髦得多的!话说回来,我这一辈子得到了很多荣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最美女村官,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见过数不尽的鲜花和掌声,但我从来不飘飘然,我静得很。我就是一个农民、一个村干部,想着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十九大后,在接受贵州电视台采访时,余留芬提到要重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让农民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让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这一愿景正在慢慢变为现实。

过去的岩博村一穷二白,今天的岩博村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解金萍就是二十多个回村发展的大学生之一。回到村里工作,报酬虽然比不上在外打拼,但是她更看重未来。她说:“人嘛,眼睛不能只盯着钱,要看发展。在余书记带领下,现在岩博村的发展势头特别好。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有一份感情在里面。余书记这么多年来为岩博村奉献了这么多,我特别受感染,愿意回来尽一份力。”

81年前,红军长征在这里画了一个漂亮的乌蒙山回旋,甩掉了10倍于己的敌人,被毛泽东称为“了不起的奇迹”;今天,以余留芬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名共产党员带领百姓砥砺奋进,正在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他们正在创造更多像“人民小酒”一样的产业,让百姓过上美好生活! (李惠男 苏鸿雁 闫宏伟)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年第12期

(责编:曹淼、赵晶)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