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携手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

——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7年12月01日08:42    来源:求是

原标题:携手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

  在全党上下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情的背景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正式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盛事。其中第十七个专题,标题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收入了包括今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在内的4篇具有经典性、标志性的重要文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中国站立时代潮头、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出版,对于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涵的理论内涵、历史底蕴和时代意义适逢其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对世界文明走向的科学回答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关键历史节点,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个重大问题的深刻回答。

  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向。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面对发展中产生的这些问题,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感到焦虑迷茫、忧心忡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指明了走出经济全球化困境的正确道路,那就是以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寻求解决全球问题之道。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主张天下为公、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新高度上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推动各国实现以合作谋和平、促发展,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履行大国历史担当,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中国的发展壮大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国际上有赞许、理解、信任,也有困惑、疑虑、误解。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中国提出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进一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建立包容互惠、利益融合的伙伴关系

  伙伴精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大家庭的一员,都应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形成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坚持联动发展,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当今世界面临的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暗潮等挑战,根源在于西方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追求我赢你输、赢者通吃,没有让各国共享全球发展利益。应对这些挑战,根本之道在于各国秉承开放精神,加强沟通和协调,紧密对接发展战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国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伙伴关系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处理国家间关系。要坚持以平等为基础,推动国际经济秩序顺应新兴市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上升的历史趋势,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由各国共同分享,确保各国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利平等。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实现各国普遍而持久的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安全威胁,任何国家单打独斗都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基于对国际安全环境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倡导各国携手合作,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对话协商,实现持久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为此,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全球安全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实现共同治理。

  坚持互利共赢,实现普遍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只顾一个国家安全而罔顾其他国家安全,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的所谓绝对安全,不仅是不可取的,而且最终会贻害自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要摈弃唯我独尊、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等狭隘思维,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坚持法治精神,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反对双重标准。

  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紧密相关,非传统安全威胁和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通盘考虑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既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又统筹谋划如何应对各类潜在的安全威胁。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要加强协调,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否认和排斥各国、各民族文明的独特性,而是坚持把人类文明多样性作为世界的基本特征,通过交流互鉴,让文明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贵在沟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明隔阂容易带来对其他文明的片面认知和狭隘偏见,导致不该有的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由文明隔阂导致的偏见与冲突愈发显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建立多层次文明合作机制,搭建更多文明合作平台,开辟更多文明合作渠道,促进不同文明背景的人们深入交流,增进彼此了解。

  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贵在平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人类文明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需要对话,而不是排斥;需要交流,而不是取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积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择善而从,积极吸纳其他文明中的有益成分,使不同文明的优秀成分呈现蓬勃生机。

  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贵在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如果万物万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也就停止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文明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而不能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以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努力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让世界文明之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必然同时是构筑良好自然生态体系的过程,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

  坚持环境友好,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保护优先不是在自然生态面前自我桎梏,而是要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要加快建立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机制,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合作,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凝聚全球力量,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不同,各国发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异。要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

  (执笔:周 薇 符永寿)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