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杰
2017年09月25日18:00 来源:央视网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经济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就业形势稳中有进、亮点突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扎实基础。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居民收入增长的源泉,也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石。特别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头等大事,将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之所以没有造成太大负面影响,关键得益于稳定的就业形势。当前,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几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0%左右。
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不断增强。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加速发展,2012年服务业首次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占国民经济比重的51.6%,意味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进入到新历史阶段。对比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明显更强。按照2015年不变价计算,2016年第三产业每100万元增加值吸纳的就业为9.1人,比第二产业高1.6人。2012至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平均吸纳非农就业172万人,比2009至2011年期间多吸纳30万人。2016年经济增量对应的就业规模比2015年增加182万人,经济增长创造就业能力持续增强,新常态下就业稳定具备内在动力。
就业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增长保持同步。我国就业持续扩大的同时,劳动生产率也在稳步提升,工资和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这是经济转型、动能转换的结果。在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年龄人口持续负增长的情况下,2012至2016年全国城镇就业规模从3.71亿人增长到4.14亿人,年均增长2.8%,全员劳动生产率从72817元/人提高到94825元/人,年均名义增长6.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提高到23821元,年均名义增长9.6%。这说明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增长是有效率的增长,有质量的增长。
新经济新就业新职业不断涌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下,我国经济体量巨大、发展潜力广阔的优势得以发挥,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被全面激活,大量新职业新工作新岗位成为就业增长的重要源泉。2016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651万户,较2012年大幅增长45.8%,其中新登记企业553万户,较2012年大幅增长1.2倍,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5万户。新动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创业的贡献明显,尤其是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大有全面渗透各领域的态势,2016年网上零售额较上年大幅增长26%,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出约16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三新”(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调查估算,在全部增加的就业中,新动能的贡献达到70%左右。
劳动力市场制度不断完善,就业质量持续提升。2012年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深圳市为150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北京市为14元/小时,到2016年末,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上海市达到219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北京市提高到21元/小时,全国平均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幅达到10%左右。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2016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79亿人、2.95亿人、1.81亿人、2.19亿人和1.84亿人,较2012年末分别增长24.4%、11.5%、18.8%、15.1%和19.5%。
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矛盾突出、国际环境异常复杂的形势下,我国稳中有进的就业局面实属来之不易。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中不断探索实践,在促进就业中总结出一些新的规律性认识,就业优先战略的内涵、外延、举措都得到了丰富和拓展,从根本上保障就业形势稳定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保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断提升就业质量,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程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副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