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储蓄与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吗

——回答关于经济高杠杆率与高储蓄率关系的几个疑问 

姚洋

2017年09月18日09:42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储蓄与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吗

提问1:怎样认识我国整体经济的高杠杆率与高储蓄率之间的关系?

我国整体经济的高杠杆率是高储蓄率造成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高杠杆率是一个大问题,也蕴含着较大的风险,但是,需要认识到的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之所以能够借到那么多资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的流动性实在是太充足了。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政府需要做的,就不是紧缩流动性,而是促使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更加有效地使用资金。

就整体经济的杠杆率而言,一方面,我们可以依靠经济增长稀释货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更加有效的投资进而提高资产的收益率,以更多的实物资产来对冲货币增长。但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放缓,靠高速经济增长来稀释货币作用有限,而我国的投资回报率下降也很快,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投资回报率还要下滑,发达国家的实际投资回报率在4%到5%之间,我国基本上也要回归到这个水平。

要永久性降低流动性,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用好储蓄,使之不再产生过多的流动性;二是增加消费,尽量少产生储蓄。具体到操作层面,不外乎三个措施:增加对外投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增加居民消费。前两个措施瞄准用好现有储蓄,第三个措施是降低储蓄总量。

提问2:通过对外投资来降低我国的整体杠杆率是否可取?

对外投资把官方外汇储备转化为民间外部储蓄,减少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因而可以起到降杠杆的作用。对外投资还可以释放我国的过剩产能,获取先进技术,有利于加速我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从2016年起,我国已经从净资本流入国变成了净资本输出国,这说明我国总体上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但是,我们也要警惕过早和过快的产业空心化。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的经历为我国提供了前车之鉴。在外部,日本大规模收购海外资产;在内部,资产价格飞涨,经济金融化急剧升温。90年代初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加之人口迅速老化,国内消费能力萎缩,日本国内制造业空虚,自此进入无增长时代。

我国与日本的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具有巨大腹地,且地区差距巨大,中西部地区总体落后东部沿海地区20年左右,工业化并没有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鼓励资本投向中西部地区,加速那里的工业化进程。对于对外投资,要更多地采取慎重的态度,特别是国有企业,不能在没有前期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盲目投资海外。

保持一定规模的官方外汇储蓄也是必要的。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稳健的抗击外部冲击的能力,保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可以应对资本外逃造成的动荡。比如,2015年8月汇改之后,资金大规模外流。自那时到2017年年初,官方外汇储备下降9000亿美元,而2015年和2016年我国的经常项目盈余分别是5000亿和6000亿美元,这意味着这段时间里我国的资本外流规模极可能达到了2.1万亿美元。显然,如果没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和经常项目盈余,人民币将不可避免地经历断崖式贬值,从而给国内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麻烦。所以,试图通过对外投资来降低我国的整体杠杆率不是可取的办法。

提问3:能否把降杠杆的希望寄托在发展直接融资上面?

直接融资不经过商业银行,因而不会放大货币规模。我国的直接融资规模还非常小,只占全部社会融资的30%左右,其它70%则是通过银行完成的。美国的情况刚好反过来,70%的融资是通过直接融资手段实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的整体债务规模和美国的整体债务规模是不可比的。扩大直接融资不仅可以减缓货币增长的速度,而且有利于创新,让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得到融资。另外,直接融资还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让他们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然而,发展直接融资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需要强化制度和法治建设,我国在这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在短期内,我们无法把降杠杆的希望寄托在发展直接融资上面。

提问4:增加消费可以降低储蓄吗?

增加消费的直接效果是降低储蓄,因而可以起到减少流动性的作用。但是,我国居民的消费增长率一直不低,每年都在7%-9%之间,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提高面临较大的难度。剩下的只有依靠政府提高消费比例。一方面,政府应该大大降低投资规模,把投资让给民间去做;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增加国债的发行。由此节省和筹措的资金可以用来改善民生,这不仅直接增加消费,而且可以引导居民增加消费。我国一些政策导向往往重生产、轻福利;就社会而言,“勤劳致富”也早已上升到伦理的层面,成为持家立业的座右铭。但是,今天的中国已经实现小康,因而应该更加注重福利的改善。

政府多发一些国债,实质上是向未来预借消费。按照宏观债务比例来看,我国的负债率是很高的,但是其中主要是企业的杠杆率较高,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很高,政府负债比例并不算高,只相当于GDP的40%左右,仍然有提高的空间。的确,地方政府已经背负巨额的商业性债务,但是,这些债务基本上都花到经济建设上去了,而不是用来直接改善民生。如果政府把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花到改善民生上面,增加国债发行就可以减少政府的商业性债务,因而就不会大幅度提高政府的总体负债规模。因此,政府多发国债也相当于政府改变资金筹措方式和用途。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