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网评精粹

“小约定”关联“大作风”

刘政

2017年09月12日15: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20年,毛泽东曾因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和为赴法留学同学筹集资金,向自己的老乡章士钊借过一笔钱,尽管出于公事并未私用,但毛泽东一直记在心中并坚持定期还款,直到建国以后章老过世。最终的还款总额,远远多于借款数额。小小的故事,彰显出毛泽东的信守承诺和情深义重。

《论语·颜渊》有云:“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成语典故即出自于此。可见,信守承诺、言而有信,自古便是君子之士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自觉恪守的处世行为准则。又如俗语所讲“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也即“覆水难收”的意思,同样蕴含着这个道理,提醒人们时刻注意谨言慎行,始终做到信守承诺。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既然手握公权、为民服务,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必然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应率先做到有诺必践、言出必行。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有的干部却对此不以为意,对向群众作出的“小约定”不够重视:有的在入户走访、扶贫帮困中一味地脱离实际乱给承诺,讲起话来信口开河,谈起措施信心满满,结果片面提高了群众期待,最终受制于政策规定和现实条件,导致陷入落实困境,引发群众不满;有的在政策宣传、惠民宣讲中词不达意和口不择言,搞起“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宣讲“夹生饭”,导致政策被误读,造成群众被误导,引发群众的不理解、不信任;有的做承诺心不在焉,谈约定过口就忘,私事在前、承诺在后,将承诺悬在空中,将信用抛诸脑后……诸如此类的现象屡见不鲜,干部爽约、群众不满的背后,折射出作风改进的紧迫和艰巨。

事实上,“小约定”关联“大作风”,守承诺才能得民心。领导干部手握公权,在群中眼中自然代表着党和政府,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绝非个人的小事和私事,而是体现整体工作作风、事关党和政府形象的大事和公事。更何况,领导干部的“小承诺”,背后涉及的极有可能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大问题”。有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地科学研判、合乎实际地做出承诺、脚踏实地地推动落实,二者的路径选择不同,其影响和结果必然也会截然不同。信守承诺意味着付出辛勤努力,收获满满民心。相反,若是轻视群众分量、弱化约定效力,就只能在失信和失职中失去民意和民心。

关于“承诺”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从我本人做起”的铮铮誓言,铿锵有力地彰显出改进作风的胸怀与气魄,更彰显出言必信、行必果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同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广大党员干部做了示范、树了标杆、立了榜样,同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吃下了民生发展的“定心丸”,更为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了好头、做了助推。事实上,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活动,党内教育的系统化、普及化和常态化,充分促进了党内作风转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越来越高。

有时候,真诚承诺多一些,耐心等待多一点,用行动取代形式,用温情取代冷漠,恰恰是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赢得民心的题中应有之意。对于广大领导干部而言,在“承诺”问题上容不得半点含糊与拖延。既要充分联系实际、掌握真实情况,在充分研判形势、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给予科学合理的承诺约定和制定行之有效的方略举措,又要坚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积极践行对人民群众的承诺和推动事业发展的宣言,真正把承诺落到实处,让百姓真正受益。

(责编:谢磊、赵晶)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