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以整体思维把握个体发展和结构优化

马宏伟

2017年09月07日07: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现代社会,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个性发展,同时也越来越离不开别人的协同合作。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个人融入各种各样的网络,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性、协同性越来越强。其实,从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上看,现代社会就是沿着专业分工、个性伸张与协同合作、融为整体两条线索发展起来的。这两条线索看似对立,实则统一。专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个性伸张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如果没有协同合作、融为整体,生产力发展和人自身发展都不可能实现。

  马克思早就指出,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为了从事生产劳动……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它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以生产劳动为基础,在全部社会活动中,分工与合作、个体与整体都日益呈现一体两面的关系。人们既从事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又需要各方面协同合作;既注重自身权益、个性发展,又无时无刻不处在各种社会网络中,需要在各种组织、各种关系中彰显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还应看到,分工不是盲目、随意的,整体也不是把个体简单拢在一起就能形成。具有一定功能、能够从事特定活动的整体,需要个体组合成特定的结构。整体是由个体分工组合而成的结构。大至国家、社会,小至企业、家庭,都是个体按照特定角色、位置、分工组成的整体性结构。我们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既要有分析,又要有综合;既要有结构考量,又要有整体视角;既要充分发挥各个部分的功能,又要达到整体功能最优。也就是说,实现个体发展、推动结构优化需要树立整体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指从全局考虑问题、谋划思路的思维方式。它强调事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认为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在运作中相互影响。

  树立整体思维,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人类社会本来也是一个整体。人们分别专注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部分,可以深化认识、细化分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容易使人缺乏整体观、大局观,甚至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孤立片面问题。例如,西方传统工业化道路片面重视经济增长和经济利益,忽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与精神同步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精神问题、环境问题。过去,我国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也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生态环境恶化等不良后果。

  缺乏整体思维不仅会导致发展失衡、结构失调,而且会导致发展没有后劲、不可持续。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的一些瓶颈制约,诸如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极限、城乡区域发展失衡、社会诚信缺失等,都是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不够的表现。其中,最为突出的经济矛盾是供需结构失衡,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解决供给结构问题,也是为了解决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错位问题,进而解决整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囿于一家一户、一时一地的利益,而要从大局着眼、从整体出发,在推动整体功能优化升级中实现个体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对于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既要看到它们是相互独立的,各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治理规则;又要看到它们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例如,市场有效运行离不开政府健全规则、加强监管和营造良好环境,也离不开社会文化引导和道德约束。只有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精神相通、价值一致、运作协调,既着力加强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又将三者统一于国家治理,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07日 07 版)

(责编:程宏毅、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