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密切关注互联网时代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新动向

廓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

李泽泉

2017年09月05日07: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历史虚无主义是近年来颇为活跃的一种有害思潮。它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范式转换”等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细节代替整体、以臆想代替史实、以支流代替主流,进而歪曲历史、消解革命、否定崇高。历史虚无主义拿历史做文章,目的却不是为了深化历史研究,而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我们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斗争,绝不是什么学术之争和理论之辩,而是意识形态之争和政治斗争。

  历史虚无主义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常以学术研究为幌子去“挖掘新的材料”,打着“学术无禁区”“发扬学术民主”的旗号来混淆是非。一些人背离唯物史观,“恶搞”“戏说”“重评”历史,质疑和颠覆历史知识的客观性、科学性,全面解构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结论。一些人在文学、影视等作品中讥讽民族英雄、嘲笑革命先烈、调侃人民领袖、美化反面人物、洗白民族叛徒、歌颂反动统治,借机传播历史虚无主义颠倒黑白的理论观点。

  值得密切关注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传播上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主要表现为:一是传播手段网络化。一些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以及视频网站等,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思想观点的渠道。二是传播内容碎片化。当下,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不敢通过长篇大论来系统宣传其错误观点,而是通过发布哗众取宠的所谓“解密”网文、“内幕”视频等,或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评价,或为某个反动历史人物翻案,或无中生有地伪造历史事件,碎片化地推销他们的错误观点。三是传播受众低龄化。广大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强,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欠缺,日益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和感染的主要对象。四是思想观点隐蔽化。历史虚无主义通过迎合大众猎奇心理的“戏说历史”“独家秘史”等娱乐化方式,采取迂回隐蔽的策略兜售其错误观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隐蔽性。五是理论外衣新潮化。历史虚无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等相结合,不断为自己披上新的理论外衣,欺骗性更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传播上的这些新动向,增强了其渗透性和腐蚀性,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具有更大的迷惑性,也加大了对其进行防范的难度。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苏共下台、苏联解体就是深受历史虚无主义危害的前车之鉴。当前,面对花样翻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必须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努力廓清其思想迷雾。首先,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坚决防止出现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甚至“失语”“失踪”“失声”的状况。其次,加强党史、国史教育。“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应认真总结国民教育和干部培训中历史教学的经验,把党史、国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作为各级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为广大青少年和党员干部增进爱党爱国情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打下扎实的历史功底。最后,依法加强管理特别是对新媒体的管理,封堵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渠道和空间。同时,加强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不断推出既叫座又叫好的弘扬主旋律的精品力作。

  (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科技学院基地)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05日 08 版)

(责编:曹淼、万鹏)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