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深入理解把握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陈曙光

2017年09月04日09:20    来源:内蒙古日报

原标题:深入理解把握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主题是灵魂,是旗帜。深入理解把握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

中国是一个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封建王朝统治的历史终结了,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并没有结束;大清国倒下了,但中国人民并没有站起来。中国人苦苦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才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道路是在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走出来的。20世纪中叶,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前30年的实践探索中,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犯了一些错误、走了一些弯路。历史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抛弃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抛弃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发展模式、制度模式和价值体系的伟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抛弃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某些做法,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单一的分配制度等,但并没有抛弃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它首先是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中国的具体化。

中国的成功归根结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从“洋火”“洋油”“洋钉”时代到建立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从百姓温饱不足到进入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过去几十年间发生的变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革命,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经历过这么快的财富增长。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足以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气与自信。

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力奋斗,中国正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上。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国道路是不是好,只能拿事实来说话、由中国人民来判断,而不能听信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更不能听信他人忽悠而失去前进的定力。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是一条走得通、走得好的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什么道路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我们沿着这条道路走过了几十年的辉煌历程,今后还将继续走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习近平同志将这5年的成绩概括为9个方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所有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指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既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又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沿着中国道路胜利前进,就要致力于完成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没有发展,何来现代化,何来民族复兴?改革开放以来,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极大提升,但现代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在路上。环顾全球,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无法绕开的,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对于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一开始就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往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同志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发展潜力与发展隐患并存,动力与阻力交错。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我们必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经济健康发展与平稳转型。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沿着中国道路胜利前进,就要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制度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在不断释放这一制度的优越性。但也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制度体系,目前这一制度体系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1992年,邓小平同志曾预言,“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动制度成熟、定型的时间表,即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尤其是实现制度成熟、定型,看似长路漫漫,实则迫在眉睫,不容丝毫懈怠。

沿着中国道路胜利前进,就要致力于实现文明复兴与价值观崛起。中西之间的矛盾斗争,一个主要方面就是价值观之争。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针对社会主义中国,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发起“价值观之战”,打造“C型包围圈”和“自由繁荣之弧”,谋求从价值观上围堵和孤立中国。打赢价值观之战,是当代中国必须直面的伟大斗争。中国快速发展是21世纪最为重大的世界历史事件,但中国的发展优势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在国际话语场,随着国际地位快速提升,中国的经济话语权、制度话语权不断增强,但文化和价值观层面的话语权进步还不够快。一个文明塌陷、话语权旁落的国家,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要丰富,精神也要振奋;硬实力要强大起来,软实力和话语权也要强大起来。中国不仅要站在国家实力的最高处,也要占据国际道义的制高点;不仅要成为行动的巨人,也要成为话语的强者。

(作者为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