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5日09:04 来源:新华日报
连日来,6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的热播,带给人们更多的法治关注、更深刻的法治思考和更坚定的法治信仰。建设法治中国,成为干部群众热议的话题。
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夯实司法公正的基石,提高司法公信力,必须持续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片《公正司法》上、下篇,通过权威严谨的理论阐述和丰富生动的案例故事,展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司法责任制改革、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等司法领域重点改革成果的推进进程和改革成效。
司法体制改革是一场司法领域触及灵魂的自我革命。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周继业看来,在这场“自我革命”中,正是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新性、带有革命性的改革措施,才有效破解以前年年讲但迟迟没有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基本确立改革的主体框架,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
“纵观近几年的司法体制改革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推进司法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提升司法公信力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司法规律,从而确保各项司法改革举措立足实际,行稳致远。”周继业说,司法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展望未来,不但新的领域有待进一步探索,已确定的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也需下更大功夫、谋更实举措。“我们将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以钉钉子精神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及相关配套改革,不断提升改革整体效能,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专题片中,司法责任制改革被多次提及。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这项改革正在江苏法院、检察院全面推进。
“实行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取消不必要的层层审批、集体讨论后,每一名承办检察官都切身感受到手中权力的分量,办案更积极,审查更谨慎,案件质量也更加有保障。”作为一名入额检察长,宿迁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良平亲力办案已成常态。收看《法治中国》专题片之后,他更加坚定地认识到谁办案谁决定、谁决定谁负责的重大意义。只要沿着当前改革的方向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依法治国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检察机关肩负法律监督的神圣职责,将紧跟新形势、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毫不动摇地深化各项司法改革工作,努力让公平正义之光照进人民群众心田。
这几天,南京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胡彬华每天准时守候在电视机旁,观看这6集政论专题片。身为在办案一线的检察官,胡彬华深刻体会到,一声热情的问候、一个关注的目光、一番细致的说理对当事人而言是多么重要。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办理的大多是民间借贷、邻里纠纷、婚姻继承等案件,很难干出轰轰烈烈的业绩。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正是在一件件小事、一个个小案中得以实现、积累。“当我们通过抗诉等监督手段,为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之后,从当事人肯定的眼神、赞许的目光和质朴的言语之中,我们体会到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一样强烈。”
“回顾来时的路,我们更坚定前行的方向。”作为司改后第一批入额的法官,常熟市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金连涛感触尤为深刻。“员额法官是法律实施的践行者,要有职业尊荣感和使命感,不但要公平公正依法办案,还要释明法律、宣传法律、在全社会树立法律的权威,让当事人胜败皆服,追求案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金连涛说,当遵纪守法成为自觉,依法办事成为自然,每个社会个体将汇聚成推进法治社会的不竭源泉。
“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普法成果,专题片中介绍的淮安老人潘恒球30年来自编自演8000多场义务普法宣传的故事,成为我省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的生动注脚。(记者 任松筠 顾 敏)
“法治宣传教育永远在路上,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 司法行政机关肩负着培育全民法治信仰、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时代使命。”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说,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出台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建立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服务对象信息库,组织走访村(居)民104万多户,以“法润江苏”为主题引领,持续开展“春风行动”“法治阳光”“普法惠民村村行”“德法同行”等系列活动,让法治融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省司法行政战线将紧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以培育全民法治信仰为核心,聚焦“努力使法治成为江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标任务,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法德融合普法之路,引导全社会普遍接受法律、尊崇法治,为服务“两聚一高”构建最佳法治环境,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关专题 |
· 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