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1日14:35 来源:光明网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扎实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培养大学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提升思政课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近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吉林大学共同主办的“思政课学习之星”——全国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夏令营在吉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的53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优秀的青年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学习交流。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徐艳国,吉林省高校工委专职副书记、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彧威,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忠军,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韩喜平,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登攀,副院长邵彦敏、陈松友、吴宏政、石瑛等参加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上,徐艳国阐释了讲好思政理论课、举办夏令营的的重要意义。他强调,要用教育的思想引领思想的教育,在思想的教育中实践教育的思想,做到“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他寄语营员要努力成为真正的“思政课学习之星”,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李彧威肯定了吉林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的辐射带动作用。他介绍,当前,吉林省实施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共享计划,全力推进吉林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李忠军提出,青年大学生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未来,应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
在日程安排上,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考察;既有经典导读,又有分析研讨;既有优秀思政课观摩,又有素质拓展;既有集中教育,又有自主学习,重点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
李忠军教授的“青年学生的时代责任与担当”讲座发人深思,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思想正确就是道路正确。韩喜平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意识”专题讲授让营员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意识不能缺位,这就要求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在陈松友教授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经验”授课后,营员感叹,“党兴则国家兴民族兴,党强则国家强民族强”“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历程中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硬仗,递交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吉林大学特聘教授陈秉公带给营员关于“民族精神”的讲座,深度解析了中国民族精神的“和合之道”,让营员受益匪浅。
“重走抗联路,我们见证了东北抗联时的那段艰苦岁月,体会到当时东北抗联军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为了民族大业、祖国尊严,誓死不为亡国奴的英勇气概。”安徽师范大学的营员王诗茹表示,“我们深深感到,要争做有信有为的青年大学生,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宝贵的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学习黄大年同志事迹后,许多营员默默留下泪水。“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来自湖北大学的徐金超表示,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为党和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踏上返乡路途的营员王培铎期待,“我们是一颗颗种子,来时我们意气风发,深刻体会到学习是我们党成长壮大的‘秘密武器’;归往我们‘开花结果’,让更多青年学生以学习为托起梦想成就梦想的‘奠基石’,发出光和热。”(记者 张胜)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